基于6LoWPAN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| 第14-21页 |
·IEEE 802.15.4 标准简介 | 第14-17页 |
·节点类型与拓扑结构 | 第14-15页 |
·物理层 | 第15-16页 |
·MAC层 | 第16-17页 |
·6LoWPAN技术 | 第17-20页 |
·IPv4面临的问题与IPv6的优势 | 第17-18页 |
·6LoWPAN简介 | 第18-19页 |
·6LoWPAN相较于ZigBee的优势 | 第19-2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6LoWPAN适配层研究 | 第21-30页 |
·适配层报文格式 | 第21-25页 |
·Mesh Discovery头字段 | 第22-23页 |
·Broadcast字段 | 第23页 |
·Fragment字段 | 第23-25页 |
·分片与重组 | 第25-27页 |
·分片 | 第25-26页 |
·重组 | 第26-27页 |
·报头压缩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6LoWPAN路由协议的研究 | 第30-47页 |
·Mesh-Under路由 | 第30-41页 |
·AODV路由 | 第31-36页 |
·LOAD路由 | 第36-38页 |
·Hilow路由 | 第38-40页 |
·Mesh-Under路由评价 | 第40-41页 |
·Route-Over路由 | 第41-46页 |
·RPL路由简介 | 第42页 |
·RPL路由拓扑结构 | 第42-44页 |
·RPL路由建立过程 | 第44-46页 |
·6LoWPAN路由性能分析 | 第4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改进的O-LOAD路由的设计与仿真 | 第47-77页 |
·LOAD路由的不足与O-LOAD路由的解决方案 | 第47-49页 |
·O-LOAD具体设计方案 | 第49-56页 |
·O-LOAD路由表与路由请求表 | 第49-50页 |
·O-LOAD路由消息格式 | 第50-52页 |
·O-LOAD路由请求与转发过程 | 第52-53页 |
·O-LOAD路由响应过程 | 第53-55页 |
·O-LOAD链路修复过程 | 第55-56页 |
·NS2仿真环境简介 | 第56-57页 |
·NS2实现O-LOAD路由代码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O-LOAD核心模块代码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O-LOAD定时器模块代码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NS2实现O-LOAD难点与解决方案 | 第59-62页 |
·NS2获取MAC层LQI参数方法 | 第59-61页 |
·NS2能量模型的应用 | 第61页 |
·备用路径的实现 | 第61-62页 |
·NS2实现O-LOAD具体过程 | 第62-67页 |
·类的定义与TCL类的绑定 | 第63-64页 |
·将O-LOAD源代码移植到NS2平台的方法 | 第64-67页 |
·评价指标与仿真场景设定 | 第67-70页 |
·评价指标 | 第68页 |
·仿真场景一 | 第68-69页 |
·仿真场景二 | 第69页 |
·仿真场景三 | 第69-70页 |
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70-76页 |
·仿真场景一结果分析 | 第70-74页 |
·仿真场景二结果分析 | 第74页 |
·仿真场景三结果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仿真结果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6章 论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| 第77-79页 |
·研究工作总结 | 第77-78页 |
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