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9页 |
1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| 第17-22页 |
·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·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| 第19-22页 |
2 秸秆还田对稻麦生长发育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| 第22-26页 |
·秸秆还田对稻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3 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·甲烷、氧化亚氮排放机理 | 第26-27页 |
·秸秆还田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4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温室效应 | 第28页 |
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8-29页 |
6 技术方案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9页 |
第二章 秸秆连续还田下水旱轮作农田土壤肥力的季节变化特征 | 第39-5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试验地点及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采样测定方法 | 第41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41-4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51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三年后土壤主要化学性状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pH的动态变化特征 | 第43-44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| 第44-45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| 第45-47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| 第47-49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| 第49-51页 |
3 讨论 | 第51-55页 |
·土壤化学性状(pH)和速效养分的季节动态变化 | 第51-52页 |
·秸秆还田效应 | 第52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第三章 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| 第59-7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试验地点及设计 | 第59页 |
·采样测定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6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7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影响 | 第60-63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磷素吸收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钾素吸收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3 讨论 | 第67-71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第四章 秸秆连续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 | 第75-9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试验地点及设计 | 第75页 |
·采样测定方法 | 第75-76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7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5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| 第76-81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| 第81-85页 |
3 讨论 | 第85-89页 |
·水稻品质 | 第85-86页 |
·小麦品质 | 第86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第五章 秸秆连续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93-11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94-96页 |
·试验地点及设计 | 第94页 |
·采样测定方法 | 第94-95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95-9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96-104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下稻田土壤的环境因素 | 第96-98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对麦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98-101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101-104页 |
3 讨论 | 第104-108页 |
·麦田温室气体排放 | 第104-105页 |
·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| 第105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3页 |
第六章 秸秆连续还田下稻麦周年生产力和温室效应的综合评价 | 第113-121页 |
1 研究材料和指标选择 | 第113-116页 |
·稻麦两熟制不同季别秸秆连续还田下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| 第114-115页 |
·稻麦两熟制不同季别秸秆连续还田下周年产量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| 第115页 |
·稻麦两熟制不同季别秸秆连续还田的周年温室效应评价 | 第115页 |
·数据处理和分析 | 第115-11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116-118页 |
·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| 第116-117页 |
·周年产量生产力 | 第117页 |
·周年温室效应 | 第117-118页 |
3 讨论与结论 | 第118-1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0-121页 |
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| 第121-131页 |
1. 本研究主要结果 | 第121-126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| 第121页 |
·稻麦轮作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| 第121-123页 |
·稻麦轮作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稻麦品质的影响 | 第123-124页 |
·稻麦轮作不同季别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| 第124-125页 |
·秸秆连续还田周年农田生产力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评价 | 第125-126页 |
2. 关于稻麦秸秆还田的效应和栽培技术问题的探讨 | 第126-127页 |
3.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| 第127页 |
4.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31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