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3页 |
·二恶烷、三氯甲烷及甲苯的理化性质和危害 | 第9-11页 |
·二恶烷、三氯甲烷及甲苯的来源 | 第11-12页 |
·二恶烷、三氯甲烷及甲苯的污染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二恶烷、三氯甲烷及甲苯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二恶烷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三氯甲烷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甲苯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·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二恶烷、三氯甲烷及甲苯的实验研究 | 第17-29页 |
·引言 | 第17-1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-21页 |
·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18-20页 |
·培养基组成 | 第20页 |
·实验样品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1-26页 |
·降解实验体系的设置 | 第21-22页 |
·化学分析实验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6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基于16S rRNA和宏基因组的活性污泥体系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 | 第29-55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9-3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0-34页 |
·二恶烷降解实验体系的设置 | 第30页 |
·化学分析实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微生物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1-3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53页 |
·全样本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全样本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| 第36-45页 |
·基于宏基因组的甲苯共污染降解体系菌种功能分析 | 第45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4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5-57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5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