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1-16页 |
| ·我国马铃薯生产概况及主要病害 | 第11页 |
| ·马铃薯晚疫病概况 | 第11-13页 |
| ·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类 | 第12页 |
| ·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生殖方式 | 第12页 |
| ·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发生和流行 | 第12-13页 |
| ·遗传相似度与竞争力关系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| 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2 马铃薯晚疫病菌个体竞争力的研究 | 第16-28页 |
| ·仪器与试剂 | 第16-17页 |
| ·供试培养基 | 第16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6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16-17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2页 |
| ·菌株的采集 | 第17页 |
| ·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| 第17页 |
| ·菌株的保存 | 第17-18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8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18-19页 |
| ·叶片侵染实验 | 第19页 |
| ·病斑面积获取 | 第19页 |
| ·单孢子囊分离 | 第19-20页 |
| ·DNA的提取 | 第20页 |
| ·SSR引物扩增、测序与鉴定 | 第20页 |
| ·线粒体引物扩增与鉴定 | 第20-2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| ·单独侵染与多重侵染病斑面积的差异 | 第22-23页 |
| ·遗传相似度与病斑面积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| ·两两组合的竞争力结果 | 第25-26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26-28页 |
| 3 马铃薯晚疫病菌部分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28-45页 |
| ·仪器及试剂 | 第28页 |
| ·仪器 | 第28页 |
| ·试剂 | 第28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1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28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·PCR反应 | 第29-30页 |
| ·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| 第30-31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42页 |
| ·序列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·遗传分化评估 | 第35-39页 |
| ·选择压力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·小结与讨论 | 第42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51页 |
| 附录 | 第51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