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四、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5页 |
五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调整概述 | 第17-31页 |
一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概述 | 第17-22页 |
(一)再生资源 | 第17-20页 |
(二)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| 第20-22页 |
二、国外及台湾地区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立法概况 | 第22-28页 |
(一)德国 | 第22-24页 |
(二)日本 | 第24-26页 |
(三)美国 | 第26-27页 |
(四)台湾 | 第27-28页 |
三、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立法分析 | 第28-31页 |
(一)全国范围的法律和规章 | 第28-29页 |
(二)地方立法情况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“贵州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”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31-39页 |
一、“条例”制定的必要性 | 第31-37页 |
二、“条例”制定的可行性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“贵州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”重点问题研究 | 第39-52页 |
一、责任主体 | 第39-44页 |
(一)政府 | 第39-41页 |
(二)生产者与经营者 | 第41-43页 |
(三)消费者 | 第43-44页 |
(四)社会组织 | 第44页 |
二、实施措施 | 第44-50页 |
三、监管机制 | 第50页 |
四、法律责任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“贵州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”的基本框架 | 第52-60页 |
一、立法指导思想 | 第52-53页 |
(一)不得同宪法、法律、行政法规相抵触 | 第52页 |
(二)从本省实际出发,突出地方特点 | 第52-53页 |
(三)坚持立法公开,保障公民参与权 | 第53页 |
二、立法目的 | 第53-54页 |
三、立法原则 | 第54页 |
(一)政府推动、市场引导、企业实施、公众参与原则 | 第54页 |
(二)成本效益原则 | 第54页 |
(三)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原则 | 第54页 |
四、主要制度 | 第54-60页 |
(一)源头管理制度 | 第54-56页 |
(二)过程管理制度 | 第56-57页 |
(三)奖励和教育制度 | 第57-58页 |
(四)公众参与制度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1:“贵州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”(立法建议稿) | 第64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