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7页 |
缩略语简表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8-27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8-20页 |
·神经电生理学基础 | 第20-22页 |
·神经电生理学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神经元的电行为 | 第21-22页 |
·癫痫的治疗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药物治疗 | 第22-23页 |
·手术治疗 | 第23页 |
·计算机辅助脑电分析常用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时域分析 | 第24页 |
·频域分析 | 第24页 |
·时频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非线性分析 | 第25页 |
·本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神经元群模型 | 第27-45页 |
·Jansen模型 | 第27-34页 |
·线性模块 | 第28-30页 |
·非线性模块 | 第30-31页 |
·模型参数的确定 | 第31-34页 |
·Wendling模型 | 第34-36页 |
·Ursino模型 | 第36-38页 |
·包含多个神经元群的模型 | 第38-40页 |
·神经元群模型仿真 | 第40-45页 |
·Jansen神经元群模型仿真 | 第40-42页 |
·包含多个神经元群的模型仿真 | 第42-45页 |
第三章 基于神经元群模型的癫痫生理学特征分析 | 第45-73页 |
·基于改进Wendling模型的癫痫兴奋性/抑制性特征分析 | 第45-56页 |
·问题描述 | 第45-46页 |
·采用的方法和材料 | 第46-51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1-55页 |
·讨论 | 第55-56页 |
·基于多神经元群模型的癫痫发作生理机制分析 | 第56-73页 |
·多神经元群模型 | 第57-58页 |
·问题描述 | 第58-59页 |
·稀疏表示 | 第59-63页 |
·方法与相关概念 | 第63-64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4-69页 |
·讨论 | 第69-73页 |
第四章 癫痫兴奋性及同步性控制 | 第73-93页 |
·癫痫兴奋性控制 | 第73-81页 |
·神经元的兴奋性与癫痫发作 | 第73页 |
·癫痫发作特征 | 第73-76页 |
·癫痫兴奋性控制方案 | 第76-7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8-81页 |
·同步性控制 | 第81-91页 |
·问题描述 | 第81-82页 |
·方法 | 第82-8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86-91页 |
·讨论 | 第91-93页 |
第五章 癫痫病灶识别及发作控制 | 第93-111页 |
·问题描述 | 第93页 |
·同步性测度 | 第93-96页 |
·同步性线性测度 | 第93-94页 |
·非线性互依赖性 | 第94-95页 |
·相位同步测度 | 第95-96页 |
·方法 | 第96-102页 |
·耦合的神经元群模型 | 第96-97页 |
·致痫区定位 | 第97-101页 |
·发作控制 | 第101-102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102-107页 |
·加权排位互依赖性指标随单向耦合强度增加的变化 | 第102-105页 |
·病灶定位与发作控制结果 | 第105-107页 |
·讨论 | 第107-11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11-114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111-113页 |
·展望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7-128页 |
附件:外文论文两篇 | 第128-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