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替米考星和黄芩苷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8页 |
·替米考星的研究概况 | 第11-14页 |
·替米考星的理化性质 | 第11页 |
·替米考星的抗菌活性 | 第11-12页 |
·替米考星的作用机理 | 第12页 |
·替米考星的药动学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替米考星的安全性研究 | 第13页 |
·替米考星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| 第13-14页 |
·黄芩苷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·黄芩苷的理化性质 | 第14页 |
·黄芩苷的药理作用 | 第14-15页 |
·黄芩苷的药动学研究 | 第15页 |
·黄芩苷的安全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黄芩苷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·颗粒剂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·颗粒剂的分类 | 第16页 |
·颗粒剂的生产工艺 | 第16页 |
·颗粒剂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磷酸替米考星和黄芩苷的体外抑菌试验 | 第18-2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18页 |
·菌株 | 第18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1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8-20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·抗菌药液的制备 | 第19页 |
·检测菌液的制备 | 第19页 |
·最小抑菌浓度(MIC)和最小杀菌浓度(MBC)的测定 | 第19-20页 |
·替米考星与黄芩苷的联合药敏试验 | 第2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4页 |
·磷酸替米考星与黄芩苷MIC与MBC的测定结果 | 第20-21页 |
·磷酸替米考星与黄芩苷的联合药敏试验测定结果 | 第21-24页 |
·讨论 | 第24-25页 |
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| 第26-40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26页 |
·菌株 | 第26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性状考察 | 第27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粒度考察 | 第27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干燥失重考察 | 第27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溶化性考察 | 第27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测定 | 第27-29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| 第29-3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制备 | 第30页 |
·性状考察结果 | 第30页 |
·粒度考察结果 | 第30页 |
·干燥失重考察结果 | 第30-31页 |
·溶化性考察结果 | 第31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中磷酸替米考星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1-34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4-38页 |
·讨论 | 第38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制备 | 第38页 |
·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质量考察 | 第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对雏鸡的急性毒性试验 | 第40-43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0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40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40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预试验 | 第40页 |
·正式试验 | 第40-41页 |
·记录雏鸡对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反应情况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预实验结果 | 第41页 |
·正式试验结果 | 第41页 |
·雏鸡对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反应情况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复方替米考星颗粒剂的体外抑菌试验 | 第43-46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43页 |
·药品与试剂 | 第43页 |
·菌株 | 第43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4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抗菌药液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检测菌液的制备 | 第43页 |
·最小抑菌浓度(MIC)和最小杀菌浓度(MBC)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MIC测定结果 | 第44页 |
·MBC测定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