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、目标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基础概念及理论 | 第21-29页 |
·区位理论 | 第21-23页 |
·区位的概念 | 第21页 |
·区位理论的发展 | 第21-23页 |
·交通区位论 | 第23页 |
·系统耦合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系统耦合的概念 | 第23-25页 |
·系统耦合的层次和阶段 | 第25页 |
·区域经济一体化 | 第25-29页 |
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·本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界定 | 第26-27页 |
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机制 | 第29-48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定义 | 第29-30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与其他城际交通方式的区别 | 第30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特征 | 第30-33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运营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时空经济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机制总览 | 第33-34页 |
·影响机制一——系统耦合机制 | 第34-39页 |
·系统耦合的动力生成机制 | 第35-37页 |
·交通-产业-城市系统耦合发展机制 | 第37-39页 |
·影响机制二——时间耦合机制 | 第39-41页 |
·时间耦合的宏观机制 | 第40页 |
·时间耦合的微观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影响机制三——空间作用机制 | 第41-46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时空收缩机制 | 第41-42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的空间叠加机制 | 第42-43页 |
·城际客运专线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位作用机制 | 第43-46页 |
·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| 第46-48页 |
第4章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| 第48-68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 | 第48-52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概况 | 第48-49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运营现状 | 第49-52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| 第52-55页 |
·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| 第52-53页 |
·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| 第53-55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通行的时空收缩效果 | 第55-61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区域通行时间的节约效果 | 第55-57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通行的时间节约价值 | 第57-60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通行的综合节约价值 | 第60-61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 | 第61-68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对沿线城市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·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沿线城市经济联系隶属度 | 第65-68页 |
第5章 利用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| 第68-75页 |
·加快区域交通网络体系的空间重构 | 第68-70页 |
·以重大交通项目为导向重构现有交通体系 | 第68-69页 |
·推进区域综合交通规划一体化 | 第69-70页 |
·促进区域综合交通系统时空协调发展 | 第70-72页 |
·实施主动引导型交通战略 | 第70页 |
·加强不同交通运营方式的对接 | 第70-71页 |
·进一步强化区域时空收缩机制 | 第71-72页 |
·以产业布局调整引导区域经济空间重塑 | 第72-75页 |
·以联合开发推动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| 第72-73页 |
·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协调发展 | 第73-74页 |
·优化区域城市规模体系 | 第74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