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初步研究
| 致谢 | 第1-8页 |
| 摘要 | 第8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5页 |
| 插图清单 | 第15-20页 |
| 表清单 | 第20-21页 |
| 1 引言 | 第21-23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23-38页 |
| ·古代冶金用炉壁及其他相关材料的研究概述 | 第23-31页 |
| ·古代冶金耐火材料的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 | 第23-28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发展历程的研究 | 第28-31页 |
| ·古代冶金用炉壁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分析检测 | 第31-36页 |
| ·古代冶金耐火材料的分析检测 | 第31-34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的分析检测 | 第34-36页 |
| ·主要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8页 |
| 3 研究方案 | 第38-48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宏观观察 | 第38-39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微观观察 | 第39-45页 |
| ·矿物显微组织和含量分析的方法和实验条件 | 第39-43页 |
| ·物相分析的方法和实验条件 | 第43页 |
| ·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和实验条件 | 第43-44页 |
| ·热分析的方法和实验条件 | 第44-45页 |
| ·物理结构性能分析的方法和实验条件 | 第45页 |
| ·模拟实验 | 第45-47页 |
| ·综合研究 | 第47-48页 |
| 4 炉壁材料的宏观认识 | 第48-68页 |
| ·古代制铁炉的田野调查 | 第48-58页 |
| ·战国至汉代制铁炉 | 第49-54页 |
| ·唐宋辽金—明代的制铁炉 | 第54-58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宏观分类一:不同部位的炉壁材料 | 第58-60页 |
| ·炉基材料 | 第58页 |
| ·炉体支撑材料 | 第58-59页 |
| ·粘结材料 | 第59页 |
| ·炉衬材料 | 第59页 |
| ·炉门材料 | 第59-60页 |
| ·外围支护材料 | 第60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宏观分类二:不同材质的炉壁材料 | 第60-64页 |
| ·黏土质炉壁材料 | 第61-62页 |
| ·砂质炉壁材料 | 第62-63页 |
| ·砂泥质炉壁材料 | 第63-64页 |
| ·石质炉壁材料 | 第64页 |
| ·小结 | 第64-68页 |
| 5 炉壁材料的检测分析 | 第68-118页 |
| ·样品介绍 | 第68-73页 |
| ·样品采集方法 | 第68-69页 |
| ·样品目录 | 第69-73页 |
| ·矿物显微组织和含量分析 | 第73-108页 |
| ·黏土质炉壁材料 | 第73-84页 |
| ·砂质炉壁材料 | 第84-87页 |
| ·砂泥质炉壁材料 | 第87-102页 |
| ·石质炉壁材料 | 第102-104页 |
| ·陶范和鼓风管 | 第104-108页 |
| ·物相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| ·化学成分分析 | 第109-113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| ·炉壁挂渣和排出渣的化学成分分析 | 第110-113页 |
| ·热分析 | 第113-115页 |
| ·物理结构性能分析 | 第115-116页 |
| ·小结 | 第116-118页 |
| 6 古代冶铁炉炉壁材料的模拟制备和使用 | 第118-146页 |
| ·炉壁原料的选择 | 第118-120页 |
| ·炉壁的制备和冶铁炉的砌筑 | 第120-121页 |
| ·使用后炉壁的解剖 | 第121-129页 |
| ·解剖及采样 | 第121-122页 |
| ·解剖后的炉壁形态 | 第122-129页 |
| ·样品的检测 | 第129-143页 |
| ·炉壁原料、制品及解剖后炉壁 | 第130-140页 |
| ·炉渣和铁块 | 第140-143页 |
| ·小结 | 第143-146页 |
| 7 讨论 | 第146-176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炉壁结构和材料的发展 | 第146-148页 |
| ·炉壁结构的变化及炉衬的出现和发展 | 第146页 |
| ·炉壁材料的发展历程 | 第146-147页 |
| ·不同功能制铁炉炉壁结构和材料的差异 | 第147-148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的原料和制作工艺 | 第148-153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的性能 | 第153-168页 |
| ·结构稳定性:基质、羼料和空洞 | 第154-158页 |
| ·化学稳定性:炉渣对炉衬的侵蚀 | 第158-165页 |
| ·耐热性:冶炼温度与耐火度 | 第165-168页 |
| ·炉壁材料与炉型、鼓风和制铁炉使用寿命 | 第168页 |
| ·中国古代制铁炉壁材料发展的原因 | 第168-173页 |
| ·自然资源因素 | 第168-169页 |
| ·技术原因 | 第169-171页 |
| ·生产组织因素 | 第171-172页 |
| ·经济因素 | 第172-173页 |
| ·余论 | 第173-176页 |
| ·从炉壁材料看古代冶金与陶瓷 | 第173-174页 |
| ·从现代耐火材料看古代炉壁材料 | 第174-176页 |
| 8 结语 | 第176-179页 |
| ·基本结论 | 第176-177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177-1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79-187页 |
| 附录 炉壁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谱图 | 第187-213页 |
|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213-217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2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