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

利用乳杆菌脱除伏马毒素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:前言第10-24页
 1 乳酸菌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·乳酸菌的功能第10-13页
     ·营养作用第10-11页
     ·生理作用第11-13页
   ·乳酸菌脱除致突变因子的研究第13页
 2 伏马毒素概述第13-21页
   ·伏马毒素的污染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·伏马毒素的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·伏马毒素的限量标准第17页
   ·目前检测伏马毒素的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·去除伏马毒素的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物理方法处理第19页
     ·化学方法处理第19页
     ·生物方法处理第19-20页
   ·乳酸菌与真菌毒素的作用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氢键第20页
     ·疏水基团第20-21页
     ·β-葡聚糖第21页
     ·毒素的结构第21页
 3 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4页
   ·目的及意义第21-22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2-24页
第二章:伏马毒素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4-30页
 1 引言第24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·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所需溶液的配制第25-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伏马毒素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27-28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·不同检测条件下的色谱图第28-29页
   ·伏马毒素标准品的定量分析第29页
 4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:结合伏马毒素乳杆菌菌株的筛选第30-34页
 1 引言第30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·试验菌株及来源第30-31页
   ·试剂及仪器第31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的配制第31页
     ·菌株的活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供试菌悬液的制备第32页
     ·酶联免疫法筛选菌体第32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2-33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33页
 4 小结第33-34页
第四章:影响乳杆菌结合伏马毒素的因素第34-48页
 1 引言第34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34-3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·所需溶液的配制第35页
     ·HPLC法复筛菌株第35页
     ·伏马毒素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影响菌体吸附伏马毒素的因素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洗脱溶剂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TCA对菌体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7-38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·HPLC法筛选菌体第38页
   ·伏马毒素对乳杆菌菌株生长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吸附伏马毒素后两株乳杆菌的生长表现第39-40页
   ·影响菌体吸附伏马毒素的因素第40-47页
     ·菌体的活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影响菌体吸附伏马毒素的物理因素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影响菌体吸附伏马毒素的化学因素第44页
     ·酶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洗脱溶剂对菌体-伏马毒素体系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TCA法影响细胞壁的通透性第46-47页
 4 小结第47-48页
第五章:胃肠道环境下乳杆菌菌株吸附伏马毒素的效果第48-52页
 1 引言第48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乳杆菌菌体-伏马毒素体系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评价第48-49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49-50页
 3 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·人工胃液第50-51页
   ·模拟人工肠液中胰蛋白酶的影响第51页
 4 小结第51-52页
第六章:应用Caco-2细胞模型评价乳杆菌菌株结合伏马毒素的效果第52-56页
 1 引言第52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液的配制第52页
     ·Caco-2细胞的培养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伏马毒素对菌体-肠细胞粘附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·菌体-毒素体系对Caco-2细胞死亡率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53-54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·伏马毒素对菌体粘附Caco-2细胞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·菌体-伏马毒素体系对Caco-2细胞死亡率的影响第55页
 4 小结第55-56页
第七章:乳杆菌菌株结合伏马毒素机制的研究第56-60页
 1 引言第56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·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·细胞壁的提取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原生质体的提取第57页
     ·肽聚糖的提取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58页
 3 结果与分析第58-59页
 4 小结第59-60页
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个人简介第66-68页
导师简介第68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粉蚧科-龄若虫分类初步研究(半翅目:蚧总科)
下一篇: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