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粉蚧科若虫的必要性 | 第10页 |
·国外粉蚧科若虫研究概况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粉蚧科若虫研究概况 | 第13页 |
·粉蚧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3-15页 |
·粉蚧的经济重要性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3页 |
·研究材料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标本采集 | 第17页 |
·玻片标本制作 | 第17-18页 |
·种类的鉴定 | 第18页 |
·玻片标本观察与测量 | 第18-19页 |
·绘图 | 第19页 |
·系统发育分析 | 第19页 |
·主要分类特征及形态术语 | 第19-23页 |
·粉蚧科一龄若虫形态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形态术语 | 第20-23页 |
3 粉蚧科一龄若虫研究种类记述 | 第23-47页 |
·中国粉蚧科一龄若虫分种检索表 | 第23-24页 |
·安粉蚧属 Antonina Signoret,1875 | 第24-26页 |
·东安粉蚧 Antonina tesquorum Danzig(图4-1) | 第24-26页 |
·盘粉蚧属 Coccura Sulc,1908 | 第26-28页 |
·日本盘粉蚧 Coccura suwakoensis Kuwana et Toyoda(图4-2) | 第26-28页 |
·皑粉蚧属 Crisicoccus Ferris,1950 | 第28-29页 |
·枣树皑粉蚧 Crisicoccus sp.(图4-3) | 第28-29页 |
·灰粉蚧属 Dys micoccus Ferris,1950 | 第29-31页 |
·东亚灰粉蚧 Dysmicoccus angustus Ezzat & McConnell(图4-4) | 第29-31页 |
·星粉蚧属 Heliococcus Sulc,1912 | 第31-33页 |
·群管星粉蚧 Heliococcus dorsiporosus Danzig(图4-5) | 第31-33页 |
·绵粉蚧属 Phenacoccus Cockerellk,1893 | 第33-35页 |
·石蒜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(图4-6) | 第33-35页 |
·臀纹粉蚧属 Planococcus Ferris,1950 | 第35-40页 |
·大洋臀纹粉蚧 Planococcus minor Maskell(图4-7) | 第35-36页 |
·日本臀纹粉蚧 Planococcus kraunhiae Kuwana(图4-8) | 第36-38页 |
·柑桔臀纹粉蚧 Planococcus citri Risso(图4-9) | 第38-40页 |
·曼粉蚧属 Maconellicoccus Ezzat,1958 | 第40-42页 |
·木槿曼粉蚧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 Green(图4-10) | 第40-42页 |
·巢粉蚧属 Nesticoccus Tang,1977 | 第42-43页 |
·竹巢粉蚧 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(图4-11) | 第42-43页 |
·堆粉蚧属 Nipaecoccus Sulc,1945 | 第43-45页 |
·柑橘堆粉蚧 Nipaecoccus viridis Newstead(图4-12) | 第43-45页 |
·华粉蚧属 Sinococcus Wu & Zheng,2000 | 第45-47页 |
·榆华粉蚧 Sinococcus ulmi Wu & Zheng(图4-13) | 第45-47页 |
4 系统发育 | 第47-54页 |
·外群选取 | 第47页 |
·特征选取与性状编码 | 第47-48页 |
·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| 第48-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4页 |
5 总结 | 第54-56页 |
·结论 | 第54页 |
·创新点 | 第54-55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55页 |
·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图版 | 第62-77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7-78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