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污水亚硝化性能及特征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·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水资源的短缺 | 第10页 |
·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| 第10-11页 |
·传统污水生物脱氮 | 第11-15页 |
·传统生物脱氮原理 | 第11-13页 |
·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 | 第13-15页 |
·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5页 |
·新型的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 | 第15-21页 |
·短程硝化原理 | 第16页 |
·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 | 第16-21页 |
·亚硝酸型脱氮工艺 | 第21-24页 |
·同步硝化-反硝化(SND)脱氮工艺 | 第21-22页 |
·完全自养型生物脱氮工艺 | 第22-24页 |
·亚硝酸型脱氮工艺的优势 | 第24-25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25-27页 |
·课题的来源 | 第25页 |
·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试验装置与检测方法 | 第27-32页 |
·试验装置及流程 | 第27-28页 |
·接种污泥及实验用水 | 第28-29页 |
·接种污泥 | 第28页 |
·实验用水 | 第28-29页 |
·主要仪器及分析检测方法 | 第29-32页 |
·水样的处理和保存 | 第29-30页 |
·常规检测指标及相关仪器 | 第30页 |
·生物膜的形态观察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及运行 | 第32-41页 |
·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 | 第32-33页 |
·运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3-37页 |
·气水比 | 第33-35页 |
·进水CODCr容积负荷 | 第35-37页 |
·反冲洗的影响 | 第37页 |
·最佳运行工况的稳定运行 | 第37-40页 |
·COD的沿程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NH_4~+-N的沿程变化 | 第39页 |
·DO的沿程变化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试验 | 第41-47页 |
·启动方案的确定 | 第41页 |
·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 | 第41-44页 |
·生物膜的初期培养 | 第41-42页 |
·好氧硝化生物膜的培养 | 第42页 |
·室温下亚硝化反应器的启动 | 第42-43页 |
·33℃下亚硝化反应器的强化启动 | 第43-44页 |
·污泥的特征变化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亚硝化反应器的特性研究 | 第47-54页 |
·COD的沿程变化 | 第47页 |
·氮素的沿程变化 | 第47-50页 |
·NH_4~+-N的沿程变化 | 第47-48页 |
·N0_2~--N的沿程变化 | 第48-49页 |
·N0_3~--N的沿程变化 | 第49-50页 |
·TN的沿程变化 | 第50页 |
·DO的沿程变化 | 第50-51页 |
·pH/碱度/TIC的沿程变化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亚硝化反应器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| 第54-64页 |
·水力负荷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COD浓度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·DO浓度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·碱度/TIC浓度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·温度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反冲洗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