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拉萨尔及其分配思想 | 第16-23页 |
2.1 拉萨尔简介 | 第16页 |
2.2 拉萨尔及其思想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| 第16-19页 |
2.2.1 拉萨尔与德国工人运动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2.2.2 拉萨尔对德国工人运动的消极影响 | 第17-18页 |
2.2.3 《哥达纲领》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2.3 拉萨尔的分配思想 | 第19-23页 |
2.3.1 单一财富源泉论 | 第19页 |
2.3.2 分配决定论 | 第19-20页 |
2.3.3 铁的工资规律 | 第20-21页 |
2.3.4 实现公平分配的途径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马克思对拉萨尔的批判 | 第23-29页 |
3.1 对单一财富源泉论的批判 | 第23-24页 |
3.2 对“不折不扣”的劳动所得及“平等的权利”的批判 | 第24-26页 |
3.3 对分配决定论的批判 | 第26-27页 |
3.4 对“铁的工资规律”的批判 | 第27-28页 |
3.5 对实现公平分配的途径的批判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的超越 | 第29-38页 |
4.1 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过程中提出的分配思想 | 第29-33页 |
4.1.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| 第29-30页 |
4.1.2 科学预见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 | 第30-32页 |
4.1.3 再分配理论 | 第32-33页 |
4.2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进行批判的意义 | 第33-38页 |
4.2.1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进行批判的历史意义 | 第33-34页 |
4.2.2 马克思对拉萨尔分配思想进行批判的现代启示 | 第34-38页 |
结论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2页 |
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