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·PAHs来源及其危害 | 第10-15页 |
·PAHs来源 | 第10-11页 |
·PAHs的理化性质 | 第11-12页 |
·PAHs的危害 | 第12-15页 |
·PAHs的微生物降解 | 第15-20页 |
·PAHs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| 第15-17页 |
·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理 | 第17-18页 |
·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微生物降解PAHs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·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背景 | 第20页 |
·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·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 | 第22-24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技术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PAHs降解优势菌的驯化、筛选及鉴定 | 第24-33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·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试剂与材料 | 第25-27页 |
·菌种筛选 | 第27-28页 |
·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| 第27页 |
·优势真菌筛选 | 第27-28页 |
·菌种鉴定 | 第28-29页 |
·培养基及溶液的配置 | 第28页 |
·鉴定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2页 |
·真菌筛选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真菌鉴定结果 | 第30-31页 |
·系统发育树结果 | 第31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驯化菌对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性能 | 第33-43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3-34页 |
·主要试剂与材料 | 第34-35页 |
·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| 第35页 |
·芘、菲、萘、苊的单因素降解实验 | 第35-37页 |
·驯化菌T和R对单一底物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 | 第36页 |
·混合驯化菌T+R对单一底物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 | 第36-37页 |
·均匀设计优化降解实验 | 第37-38页 |
·优化设计试验 | 第37页 |
·单一菌降解芘、菲、萘、苊的优化实验 | 第37页 |
·混合菌降解芘、菲、萘、苊的优化实验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2页 |
·单因素降解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8页 |
·均匀设计结果分析 | 第38-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微生物絮凝剂性能研究 | 第43-49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3-45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试剂与材料 | 第44页 |
·分离筛选及絮凝率的测定 | 第44-45页 |
·单因素对絮凝率的研究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pH对絮凝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时间对絮凝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·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 | 第46页 |
·碳源对絮凝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微生物絮凝剂对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性能研究 | 第49-55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9-52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试剂与材料 | 第50-51页 |
·单一絮凝菌对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 | 第51页 |
·混合絮凝菌对芘、菲、萘、苊的降解 | 第51-5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4页 |
·单一絮凝菌降解性能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混合絮凝菌降解性能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