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| ·等离子体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5页 |
| ·外科手术低温等离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| 第15-17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| 第16页 |
| ·未来的研究发展 | 第16-17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方法 | 第17-20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过程 | 第18-20页 |
| ·本章总结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溶液复阻抗控制系统硬件设备介绍 | 第21-37页 |
| ·AD5933阻抗测量分析仪 | 第21-28页 |
| ·AD5933芯片介绍 | 第21-22页 |
| ·AD5933阻抗测量分析仪原理介绍 | 第22-23页 |
| ·AD5933测量系统描述 | 第23-25页 |
| ·阻抗值计算 | 第25-26页 |
| ·测量电路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等离子体电源介绍 | 第28-36页 |
| ·等离子体电源设计要求 | 第29-30页 |
| ·整流滤波模块 | 第30-31页 |
| ·控制电路模块 | 第31-32页 |
| ·功率开关管 | 第32-33页 |
| ·高频变压器 | 第33-35页 |
| ·过压过流保护电路模块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36-37页 |
| 第3章 基于溶液复阻抗控制系统的等离子体仿真 | 第37-48页 |
| ·COMSOL Multiphysci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| 第37-38页 |
| ·COMSOL Multiphysci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原理 | 第37-38页 |
| ·COMSOL Multiphyscis软件仿真过程分析 | 第38页 |
| ·等离子体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5页 |
| ·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40页 |
| ·模型材料参数的设定 | 第40-43页 |
| ·子域与边界条件的设定 | 第43-44页 |
| ·网格的生成 | 第44页 |
| ·求解设置 | 第44-45页 |
| ·模型可视化处理 | 第45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4章 基于溶液复阻抗分析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 | 第48-55页 |
| ·实验介绍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装置介绍 | 第49-50页 |
| ·溶液复阻抗分析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 | 第50-54页 |
| ·分析等离子体形成过程极间溶液复阻抗的变化情况 | 第50-51页 |
| ·分析等离子体形成过程极间溶液阻抗对耗散功率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不同溶度下极间溶液复阻抗对耗散功率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第5章 溶液复阻抗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 | 第55-63页 |
| ·溶液复阻抗控制模型建立 | 第55-59页 |
| ·建立系统控制模型的原理 | 第55-56页 |
| ·实验法建立系统控制模型 | 第56-59页 |
| ·溶液复阻抗控制系统优化控制 | 第59-62页 |
| ·控制系统优化原理 | 第59-60页 |
| ·系统校正与优化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结论 | 第63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