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·自然环境中重金属砷的来源及危害 | 第9-13页 |
·砷的来源 | 第9-10页 |
·砷的危害 | 第10-11页 |
·我国砷矿资源及砷污染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砷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 | 第13页 |
·微生物与砷 | 第13-18页 |
·微生物对砷循环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微生物对砷的氧化 | 第14-15页 |
·微生物对砷的还原 | 第15-17页 |
·微生物对砷的甲基化作用 | 第17页 |
·对砷形态转化有影响的微生物菌群 | 第17-18页 |
·硫酸盐还原菌对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| 第18-20页 |
·硫酸盐还原菌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硫酸盐还原菌对重金属的作用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20页 |
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重金属复合污染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 | 第21-32页 |
·实验样品准备 | 第21-22页 |
·底泥样品的采集 | 第21页 |
·底泥样品基本信息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2-25页 |
·底泥样品总DNA提取 | 第22-23页 |
·S rRNA基因扩增 | 第23页 |
·Illumina高通量测序 | 第23-24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1页 |
·不同污染程度样品中微生物菌群丰度与多样性 | 第25-27页 |
·不同污染程度样品中微生物的 β 多样性 | 第27页 |
·底泥样品细菌门水平分布 | 第27-28页 |
·细菌属水平分布 | 第28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砷污染底泥中可培养的SRB纯菌筛选及鉴定 | 第32-4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32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32-33页 |
·培养基及其制备 | 第3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SRB菌液的富集 | 第33-34页 |
·SRB纯菌株的筛选 | 第34页 |
·SRB生成H2S的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SRB纯菌株的DNA提取 | 第35页 |
·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| 第35-36页 |
·PCR产物的酶切分型 | 第36页 |
·S rRNA基因测序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SRB菌液的富集与分离 | 第37页 |
·筛选出的SRB菌株鉴定 | 第37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筛选出的SRB对砷还原能力研究 | 第40-47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40页 |
·培养基制备 | 第40页 |
·菌株对As(V)还原能力的研究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6页 |
·初始As(V )浓度对菌株还原活性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·菌株对As(V)还原速率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菌株S2 对As(V)还原能力研究 | 第45-46页 |
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具有As(V)还原性的菌株S2 生长特性研究 | 第47-54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47-49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47页 |
·培养基制备 | 第47-48页 |
·菌株S2 形态鉴定 | 第48页 |
·S2 菌落形态 | 第48页 |
·不同氧环境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菌株S2 生长特性研究 | 第4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菌株S2 的形态鉴定 | 第49-50页 |
·氧环境对菌株S2 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菌株S2 生长特性研究 | 第50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