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世界文学论文--文学史、文学思想史论文

西方对话批评理论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绪论第9-18页
 第一节 对话批评的兴起第9-10页
 第二节 对话批评与独白批评第10-14页
 第三节 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-18页
第一章 “对话批评”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第18-25页
 第一节 20 世纪西方哲学转向的影响第18-21页
  一、 语言学转向影响第18-19页
  二、 主体间性理论的影响第19-21页
 第二节 对话批评的当代文学美学视野第21-23页
 第三节 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影响第23-25页
第二章 对话批评的理论特质第25-31页
 第一节 互补性第25-27页
 第二节 开放性第27-29页
 第三节 未完成性第29-31页
第三章 对话批评的实践形式第31-41页
 第一节 批评家与批评家的对话第31-32页
 第二节 批评家与作品的对话第32-35页
 第三节 批评家与作家对话第35-37页
 第四节 批评家与读者对话第37-41页
第四章 对话批评的实现条件和原则第41-50页
 第一节 对话批评的条件第41-45页
  一、 对话批评的外部条件第41-42页
  二、 对话批评的内部条件第42-45页
 第二节 对话批评的实现原则第45-50页
  一、 平等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第45-47页
  二、 开放性原则与真理共建原则第47-48页
  三、 在场规则第48-50页
结语 对话批评的未来展望与批判第50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犹太女性的历史创伤与自我修复--辛西娅·欧芝克《大披肩》的女性主义解读
下一篇: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