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贵重物品核算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国外贵重物品核算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贵重物品核算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1-13页 |
| 2 贵重物品的概念及核算相关理论 | 第13-27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概念与属性 | 第13-17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概念 | 第13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分类 | 第13-14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属性与特征 | 第14-17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分类及核算的范围 | 第17页 |
| ·贵重物品的价值内涵 | 第17-20页 |
| ·经济价值 | 第17-18页 |
| ·文化内涵价值 | 第18-20页 |
| ·贵重物品核算的基本价值理论 | 第20-26页 |
| ·劳动价值论 | 第20-21页 |
| ·效用价值理论 | 第21-22页 |
| ·哲学价值论 | 第22页 |
| ·存在价值论 | 第22-23页 |
| ·消费价值论 | 第23页 |
| ·资产价值论 | 第23-24页 |
| ·贵重物品核算应遵循的理论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| 3 贵重物品核算方法 | 第27-41页 |
| ·影响贵重物品价值的一些因素 | 第27-29页 |
| ·市场风险因素 | 第27页 |
| ·主观预期因素 | 第27-28页 |
| ·时间因素 | 第28页 |
| ·信息因素 | 第28-29页 |
| ·贵重物品价值核算的假设条件 | 第29-30页 |
| ·继续使用假设 | 第29页 |
| ·公开市场假设 | 第29页 |
| ·替代性假设 | 第29-30页 |
| ·现有贵重物品价值核算方法简介 | 第30-34页 |
| ·重置成本法 | 第30页 |
| ·收益现值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替代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市场价格法 | 第32-34页 |
| ·基于市场价格法对我国某一地区贵重物品价值存量推估设想 | 第34-35页 |
| ·全国贵重物品总量估算方法 | 第35-40页 |
| ·以人口为指标推算全国贵重物品存量 | 第36页 |
| ·以宏观经济指标推算全国贵重物品存量 | 第36-39页 |
| ·以人均收入为指标推算全国贵重物品存量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4 纳入贵重物品核算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关账户的具体调整 | 第41-50页 |
| ·我国贵重物品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账户调整原则 | 第41-42页 |
| ·我国贵重物品核算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2页 |
| ·贵重物品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账户调整原则 | 第42页 |
| ·经常账户的具体调整 | 第42-43页 |
| ·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经常转移的调整 | 第42-43页 |
| ·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调整 | 第43页 |
| ·积累账户的具体调整 | 第43-46页 |
| ·资本账户的调整 | 第43-44页 |
| ·金融账户的调整 | 第44页 |
| ·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的调整 | 第44-45页 |
| ·重估价账户的调整 | 第45-46页 |
| ·国外账户调整 | 第46-48页 |
| ·涉及到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、原始收入与经常转移对外账户的具体调整 | 第46-47页 |
| ·对外资本账户、对外金融账户具体调整 | 第47-48页 |
| ·对外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和对外重估价账户的调整 | 第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5 建立贵重物品核算的制度与相关改革建议 | 第50-54页 |
| ·建立贵重物品核算的相关统计制度 | 第50页 |
| ·建立贵重物品核算基层辅助报表制度 | 第50页 |
| ·在经济普查中增加贵重物品普查 | 第50页 |
| ·建立行业间贵重物品核算制度 | 第50-51页 |
| ·加快相关统计制度方法改革,加强数据衔接 | 第51页 |
| ·改革地区统计管理体制 | 第51-52页 |
| ·完善数据发布程序,建立考核体制 | 第52-54页 |
| 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