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8页 |
| ·兰科植物概述 | 第10页 |
| ·白及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白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药用功能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化学成分提取 | 第12页 |
| ·繁育技术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组织培养 | 第12-13页 |
| ·种子与菌根真菌关系 | 第13页 |
| ·分子标记技术 | 第13页 |
| ·白及萌发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白及种子结构与萌发的关系 | 第13页 |
| ·白及萌发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| ·白及属植物真菌多样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内生真菌的概念 | 第14页 |
| ·内生真菌多样性 | 第14-15页 |
| ·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 | 第15页 |
| ·真菌对兰科植物萌发的影响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真菌浸染种子后的超微变化 | 第15-16页 |
| ·真菌对兰科植物萌发的促进作用 | 第16页 |
| ·真菌促进兰科种子萌发机制 | 第16-17页 |
| ·展望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| 第二章 白及真菌多样性研究 | 第18-30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18页 |
| ·材料来源 | 第18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8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18页 |
| ·真菌分离与纯化 | 第18-19页 |
| ·白及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 | 第18-19页 |
| ·根际真菌分离纯化 | 第19页 |
| ·真菌形态鉴定 | 第19页 |
| ·真菌的分子鉴定 | 第19-20页 |
| ·CTAB法提取真菌DNA | 第19页 |
| ·ITS序列扩增及检测 | 第19-20页 |
| ·测序 | 第20页 |
| ·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 | 第2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0-28页 |
| ·表面消毒效果及土壤真菌分离对照组的检验 | 第20页 |
| ·真菌的分离结果及初步形态鉴定 | 第20-26页 |
| ·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| 第26-28页 |
| ·讨论 | 第28-30页 |
| ·内生真菌分离方法分析 | 第28页 |
| ·白及真菌多样性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第三章 真菌对白及萌发影响研究 | 第30-34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试剂及仪器 | 第30页 |
| ·真菌活化 | 第30页 |
| ·显微观察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研究 | 第30页 |
| ·真菌对白及萌发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菌种制备 | 第30-31页 |
| ·真菌与白及共生萌发实验 | 第3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
| ·显微观察真菌对白及种子萌发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真菌对白及萌发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讨论 | 第33-34页 |
| 第四章 白及无菌萌发研究 | 第34-37页 |
| ·材料和方法 | 第34页 |
| ·培养基制备 | 第34页 |
| ·无菌种子悬液制备 | 第34页 |
| ·白及萌发条件研究 | 第34页 |
| ·白及无菌萌发研究 | 第3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白及萌发条件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白及无菌萌发研究 | 第35-36页 |
| ·讨论 | 第36-37页 |
| ·种子萌发特点 | 第36页 |
| ·最佳培养基的筛选 | 第36-37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