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7页 |
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·不锈钢的简介 | 第13页 |
·激光熔覆定义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·激光熔覆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激光熔覆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激光熔覆表面修复和快速成形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目前激光熔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侧向送丝激光熔覆修复技术特点 | 第20-25页 |
·侧向送丝激光熔覆修复技术基本原理 | 第20-22页 |
·侧向送丝激光熔覆修复熔化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影响侧向送丝激光熔覆层质量的因素 | 第23-25页 |
·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、设备及试验方案 | 第27-34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27页 |
·激光熔覆修复设备 | 第27-31页 |
·激光器与熔覆头 | 第28-29页 |
·运动控制装置 | 第29-30页 |
·侧向送丝装置 | 第30页 |
·气体保护装置 | 第30-31页 |
·监测装置 | 第31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31-32页 |
·激光熔覆修复工艺研究及其参数优化方案 | 第31页 |
·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实践研究方案 | 第31-32页 |
·凹槽激光熔覆修复实践研究方案 | 第32页 |
·质量检测及其设备 | 第32-34页 |
·制样及表面缺陷检测 | 第32-33页 |
·显微组织检测 | 第33页 |
·硬度检测 | 第33页 |
·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激光熔覆修复工艺及其参数优化 | 第34-53页 |
·单层单道激光熔覆修复工艺研究 | 第34-48页 |
·单因素试验法 | 第36-40页 |
·正交试验法 | 第40-47页 |
·单道熔覆修复工艺参数选择 | 第47-48页 |
·多层多道激光熔覆修复工艺研究 | 第48-52页 |
·多道搭接率选择 | 第48-51页 |
·多层层间距选择 | 第51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表面激光熔覆修复实践研究 | 第53-80页 |
·宏观质量 | 第53-57页 |
·表面质量 | 第53-54页 |
·内部质量 | 第54-57页 |
·显微组织 | 第57-72页 |
·采用ER308L丝材得到的三层熔覆修复层显微组织 | 第61-67页 |
·采用ER309LSi和ER316L丝材得到的三层熔覆修复层显微组织 | 第67-72页 |
·显微硬度 | 第72-74页 |
·弯曲试验 | 第74-75页 |
·拉伸试验及其断口形貌 | 第75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五章 凹槽激光熔覆修复实践研究 | 第80-85页 |
·凹槽缺陷激光熔覆修复设计 | 第80-81页 |
·凹槽缺陷激光熔覆修复实践 | 第81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5-86页 |
·后期研究展望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91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