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物联网的管道远程泄漏检测系统设计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概述 | 第8-18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·泄漏检测方法与定位技术介绍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物联网技术 | 第14-16页 |
·物联网定义 | 第14页 |
·物联网结构 | 第14-15页 |
·物联网关键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现有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研究 | 第18-28页 |
·泄漏检测方法种类 | 第18-21页 |
·基于信号处理的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基于知识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基于模型估计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应用技术 | 第21-24页 |
·传感器技术 | 第21页 |
·隔离与放大技术 | 第21-22页 |
·通信技术 | 第22页 |
·信号处理技术 | 第22-23页 |
·程监控技术 | 第23页 |
·物联网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单压力传感器管道检测法 | 第24-26页 |
·负压波定义 | 第24页 |
·检测与定位原理 | 第24-25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25-26页 |
·双压力传感器管道检测法 | 第26-27页 |
·检测与定位原理 | 第26-27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管道泄漏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| 第28-56页 |
·管道检测新方法的设计 | 第28-40页 |
·多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| 第28-29页 |
·判别模式设计 | 第29-31页 |
·定位技术 | 第31页 |
·定位的关键问题 | 第31-3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6-40页 |
·比较分析 | 第40页 |
·建立数学模型 | 第40-44页 |
·输油管道的瞬态模型 | 第40-42页 |
·管道泄漏的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管道泄漏定位的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仿真分析 | 第44-51页 |
·软件简介 | 第44-45页 |
·仿真实验 | 第45-48页 |
·负压波到达测试点顺序的仿真验证 | 第48-50页 |
·检测点压力变化仿真验证 | 第50-5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1页 |
·系统分析法 | 第51-55页 |
·系统分析法介绍 | 第51-52页 |
·系统分析法的工作原理 | 第52页 |
·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 | 第52-54页 |
·物联网技术的优越性 | 第54页 |
·系统构成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节点控制板块软硬件的设计 | 第56-84页 |
·主要模块的选择 | 第56-60页 |
·系统控制方案选择 | 第56页 |
·通信方式的选择 | 第56-58页 |
·控制器的选择 | 第58页 |
·传感器的选择 | 第58-60页 |
·节点控制板块硬件设计 | 第60-70页 |
·控制器模块 | 第60-61页 |
·数据采集模块 | 第61-63页 |
·通信模块 | 第63-67页 |
·电源模块 | 第67-68页 |
·时钟与存储记忆模块 | 第68-69页 |
·声光报警模块 | 第69页 |
·GPS时间同步模块 | 第69-70页 |
·节点控制板块软件设计 | 第70-77页 |
·工作流程 | 第70-71页 |
·主程序单元 | 第71-72页 |
·数据采集单元 | 第72-73页 |
·时钟存储单元 | 第73页 |
·FSK载波传输单元 | 第73-75页 |
·泄漏报警单元 | 第75-77页 |
·节点控制板块的总体设计 | 第77-83页 |
·控制器模块 | 第77-79页 |
·数据处理模块 | 第79-82页 |
·数据采集模块 | 第82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5章 监控中心与系统总体的设计 | 第84-94页 |
·监控中心设计 | 第84-90页 |
·数据库服务器 | 第84-87页 |
·通信协议 | 第87-88页 |
·实时监控 | 第88-89页 |
·工作流程 | 第89-90页 |
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90-93页 |
·检测系统结构 | 第90-91页 |
·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91-92页 |
·系统数据传输 | 第92-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1页 |
附录 | 第101-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