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三节 域内域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概论 | 第14-29页 |
第一节 反垄断执法中和解制度的总述 | 第14-19页 |
一、含义 | 第14-16页 |
二、特征 | 第16页 |
三、性质 | 第16-17页 |
四、价值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互联网市场概述及其反垄断表现 | 第19-26页 |
一、互联网市场的含义 | 第19页 |
二、互联网市场的特征 | 第19-22页 |
三、互联网市场的性质 | 第22-23页 |
四、互联网络领域垄断的基本表现 | 第23-26页 |
第三节 在互联网领域实行和解制度的实际意义 | 第26-29页 |
一、降低司法成本 | 第26-27页 |
二、实现实质正义 | 第27页 |
三、迎合国际经济整体化趋势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中和解制度的状况 | 第29-37页 |
第一节 我国反垄断执法中和解制度的现有立法 | 第29-32页 |
一、《反垄断法》第45条的初步探索 | 第29页 |
二、工商总局对反垄断执法和解的相关规定 | 第29-30页 |
三、发改委对反垄断执法和解的有关规定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中和解制度的问题 | 第32-37页 |
一、和解协议的适用范围以及适用条件不明 | 第32-33页 |
二、缺乏监督机制 | 第33-34页 |
三、和解惩罚机制空白 | 第34-35页 |
四、相关救济机制不够完善 | 第35页 |
五、对于互联网市场垄断行为存在立法和监管空白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对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的构想 | 第37-49页 |
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的整体目标 | 第37-39页 |
一、强调公正与效益的统一 | 第37-38页 |
二、维护竞争及保护社会公益的统一 | 第38页 |
三、实现权力约束和权利保障的统一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域外经验对完善我国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和解制度的建议 | 第39-49页 |
一、应确立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| 第39-42页 |
二、应做好监督机制的配合和衔接 | 第42-45页 |
三、应建立违约的的惩处制度 | 第45-46页 |
四、应设立相关救济机制 | 第46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