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的理论(法学)论文

法律解释范式下的立法者意图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引言第11-15页
 一、论文选题的背景第11-12页
 二、选题的价值与意义第12页
 三、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-13页
 四、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-15页
  (一) 研究的方法第13-14页
  (二) 创新之处第14-15页
第一章 哲学解释学对法律解释范式的影响第15-20页
 一、哲学解释学的本体论视角第15-18页
  (一) 解经学与传统解释学的视角第15-17页
  (二) 哲学解释学兴起的时代背景第17-18页
 二、哲学解释学对西方法学的影响第18-20页
第二章 法律解释的范式思考第20-30页
 一、法律解释的目标第20-24页
  (一) 法律解释的主观说第20-22页
  (二) 法律解释的客观说第22-24页
  (三) 服从还是创造?第24页
 二、法律解释的本体论特征与反思第24-30页
  (一) 法律解释主体性的突出第25-26页
  (二) 法律解释与法律续造的混同第26-28页
  (三) 对法律权威的解构第28-30页
第三章 关于立法者意图的两种观点第30-35页
 一、“立法者意图”的解构型思考第31-32页
  (一) 虚无的立法者意图第31-32页
  (二) 解构型路径的局限第32页
 二、“立法者意图”的想象性重构第32-35页
  (一) 想象性重构的目标第33-34页
  (二) 想象性重构的局限第34-35页
第四章 立法者意图的概念界定第35-40页
 一、如何回答:谁是立法者?第35-37页
  (一) “立法者”概念的渊源第35-36页
  (二) 立法者不是独立的个人第36-37页
 二、立法者意图的构建第37页
 三、立法者意图与权威第37-40页
  (一) 权威的意图与意图的权威第38页
  (二) 不能被穷尽的“立法者的意图”第38-40页
第五章 立法者的意图在法律解释中的地位第40-44页
 一、传统观点上的法律解释方法第40-41页
 二、法律解释的目的与方法之分第41页
 三、从历史中找寻“立法者的意图”第41-42页
  (一) 具有客观性的历史解释第41-42页
  (二) 历史解释不是法律解释的终点第42页
 四、作为解释目的的“立法者的意图”第42-44页
结论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致谢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著作权法改革的现状与检讨--德国著作权法改革的启示
下一篇:日本的ADR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