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理论工具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文章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重点、难点与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·重点与难点 | 第1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 | 第17-23页 |
·中央与省财政关系 | 第17-20页 |
·"分级包干"的财政体制(1980年—1993年) | 第17-18页 |
·分税制财政体制(1994年至今) | 第18页 |
·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省财政关系演变的评述 | 第18-20页 |
·地方政府财政关系 | 第20-23页 |
·市管县财政体制 | 第20-21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| 第21页 |
·对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评述 | 第21-23页 |
3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及成效 | 第23-33页 |
·财政分权与财政层级的应然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财政分权与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| 第23页 |
·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财政层级设置的实然分析 | 第24页 |
·市管县财政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6页 |
·市管县财政体制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| 第25页 |
·县域经济发展横向不均衡 | 第25-26页 |
·市管县财政体制不利于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的提高 | 第26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现状 | 第26-28页 |
·改革的实践已经广泛化 | 第26-27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类型 | 第27-28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 | 第28-29页 |
·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| 第28页 |
·激发了县级财政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| 第28-29页 |
·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县级财政保障能力 | 第29页 |
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| 第29页 |
·浙江模式不可复制 | 第29-33页 |
4 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3-44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6页 |
·财政管理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摩擦 | 第33-34页 |
·权益分配机制失衡 | 第34页 |
·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县乡财政困难仍然存在 | 第35-36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4页 |
·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 | 第36-38页 |
·税收结构不合理 | 第38页 |
·地方政府层级设置应然和实然的冲突 | 第38-39页 |
·县乡财政困难与市管县财政体制的关联度 | 第39-41页 |
·县乡财政困难与财政机会主义 | 第41-42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与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关联度 | 第42-44页 |
5 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| 第44-52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| 第44-46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 | 第44页 |
·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4-46页 |
·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 | 第46-52页 |
·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化解改革带来的利益矛盾 | 第46-47页 |
·确定适当的管理幅度 | 第47页 |
·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| 第47-48页 |
·改革现有税收体系 | 第48-50页 |
·通过加强民主建设减少财政机会主义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