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张谷英村聚落景观意象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·研究源起 | 第10-12页 |
·得渭溪河畔别有洞天 | 第10-11页 |
·失小桥流水千年风韵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动态 | 第14-22页 |
·关于聚落的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关于意象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中国古典意象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中国现代城市意象 | 第19-20页 |
·国外景观意象研究 | 第20页 |
·关于国内古村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关于张谷英村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文献综合法 | 第23页 |
·资料采集法 | 第23页 |
·田野调查法 | 第23页 |
·归纳总结法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24-26页 |
2 立论与研究原理 | 第26-40页 |
·张谷英村概况 | 第26-28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26页 |
·衍生历史 | 第26-27页 |
·现状情况 | 第27-28页 |
·张谷英村聚落景观成因 | 第28-35页 |
·风水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 | 第28-30页 |
·易理美学影响下的建筑营造 | 第30-33页 |
·自然条件影响下的建筑选材 | 第33-34页 |
·儒道文化影响下的古村生活 | 第34-35页 |
·立论 | 第35-40页 |
·张谷英村聚落景观可意象性 | 第35页 |
·意象的研究原理 | 第35-37页 |
·意象在聚落景观中的应用 | 第37-38页 |
·意象是聚落景观研究的最高目标 | 第38-40页 |
3 山水意象——青山如屏,玉溪如带 | 第40-52页 |
·水——本源 | 第40-48页 |
·泉水 | 第40-41页 |
·溪水 | 第41-47页 |
·池水 | 第47-48页 |
·山——永恒 | 第48-51页 |
·屏山 | 第48-49页 |
·环山 | 第49页 |
·靠山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4 建筑意象——高墙深巷,重堂叠井 | 第52-64页 |
·筑——融聚 | 第52-62页 |
·厅堂 | 第52-56页 |
·天井 | 第56-59页 |
·巷道 | 第59-60页 |
·楼阁 | 第60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4页 |
5 田园意象——晨岚幕霭,闲逸离尘 | 第64-68页 |
·田——共奏 | 第64-66页 |
·四季 | 第64-65页 |
·晨暮 | 第65-66页 |
·小结 | 第66-68页 |
6 人文意象——读耕继世,孝友传家 | 第68-74页 |
·宗——延续 | 第68页 |
·俗——传承 | 第68-72页 |
·饮食文化 | 第69页 |
·生活劳作 | 第69-70页 |
·节庆活动 | 第70-71页 |
·婚嫁丧葬 | 第71-72页 |
·民间艺术 | 第72页 |
·小结 | 第72-74页 |
7 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