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导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| 第12-14页 |
2. 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4-25页 |
·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| 第14-18页 |
·公共物品 | 第14-16页 |
·基础设施 | 第16-18页 |
·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相关理论 | 第18-21页 |
·公共选择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委托-代理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自然垄断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1-25页 |
·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| 第21-23页 |
·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| 第23-25页 |
3. 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历史沿革 | 第25-33页 |
·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改革历程 | 第25-29页 |
·第一阶段:财政包揽资金供给 | 第25-26页 |
·第二阶段:财政为主,金融为辅 | 第26-28页 |
·第三阶段:多元化融资主体和渠道 | 第28-29页 |
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| 第29-33页 |
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| 第29-31页 |
·地方政府平台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4.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国际经验 | 第33-47页 |
·国际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历史沿革 | 第33-34页 |
·市场主导型投融资模式 | 第34-38页 |
·美国投融资模式的变革 | 第34-35页 |
·美国市场主导型投融资模式的特点 | 第35-37页 |
·美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·政府主导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| 第38-41页 |
·德法两国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 | 第38-39页 |
·德法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特征 | 第39-40页 |
·德法两国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比较 | 第40-41页 |
·市场与政府并重的模式 | 第41-44页 |
·英日两国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变革 | 第41-42页 |
·英国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特点 | 第42-43页 |
·日本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特征 | 第43-44页 |
·国外投融资模式的启示 | 第44-47页 |
5.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模式 | 第47-58页 |
·财政资金 | 第47-48页 |
·债务融资 | 第48-54页 |
·银行贷款 | 第49-51页 |
·债券融资 | 第51-54页 |
·股票市场融资 | 第54-55页 |
·信托类融资 | 第55页 |
·项目融资 | 第55-58页 |
·BOT融资模式 | 第56页 |
·ABS融资模式 | 第56-57页 |
·PPP融资模式 | 第57-58页 |
6.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特征及问题 | 第58-66页 |
·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特征 | 第58-60页 |
·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60-61页 |
·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融资的体制性障碍 | 第61-66页 |
7. 构建新型城镇基础设施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| 第66-76页 |
·构建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基本原则 | 第66-68页 |
·构建新型投融资模式的基本路径 | 第68-71页 |
·明确不同投资主体的事权职责 | 第68-69页 |
·按照不同的项目类型设计不同的融资渠道 | 第69-70页 |
·对民间资本开放投资领域,增强市场的竞争活力 | 第70-71页 |
·新型的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| 第71-76页 |
·完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地方政府的融资模式 | 第71-73页 |
·完善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 | 第73-74页 |
·完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1页 |
后记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