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5-23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5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6-20页 |
1.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 | 第16-18页 |
2.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 | 第18-20页 |
(三) 研究方法与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20-23页 |
1. 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21-23页 |
二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3-33页 |
(一)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| 第23-26页 |
1.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要素 | 第23-24页 |
2.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层次要素 | 第24页 |
3.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| 第24-26页 |
(二) 区域多层次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6-33页 |
1. 整体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6-28页 |
2. 工业行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8-30页 |
3. 企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0-33页 |
三、武汉市和成都市多层次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| 第33-45页 |
(一) 武汉市与成都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| 第33-34页 |
(二) 武汉市与成都市整体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| 第34-37页 |
(三)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| 第37-42页 |
1.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总体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| 第37-40页 |
2.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分类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| 第40-42页 |
(四) 武汉市与成都市企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 | 第42-45页 |
四、武汉市与成都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45-55页 |
(一) 武汉市与成都市整体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45-48页 |
(二) 武汉市与成都市工业行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48-52页 |
(三) 武汉市与成都市企业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 | 第52-55页 |
五、进一步提高武汉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| 第55-63页 |
(一) 完善武汉市自主创新投入调控政策 | 第55-57页 |
1. 加大自主创新活动投入力度 | 第56-57页 |
2. 加强自主创新人才投入力度 | 第57页 |
(二) 完善武汉市自主创新转化促进政策 | 第57-60页 |
1. 加强产学研合作 | 第57-58页 |
2.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 | 第58-59页 |
3. 提升中介机构创新服务能力 | 第59-60页 |
(三) 完善武汉市自主创新环境优化政策 | 第60-63页 |
1. 建立高效政府服务环境 | 第60页 |
2. 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| 第60-61页 |
3. 建立良性竞争的人才环境 | 第61页 |
4. 营造社会创新文化环境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3页 |
附录1:统计数据 | 第66-72页 |
附录2: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