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及对策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0 导论 | 第13-20页 |
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·文献述评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内容与框架 | 第18-20页 |
1 中小企业融资概念及理论概述 | 第20-23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中小企业界定 | 第20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| 第21-23页 |
·融资需求理论 | 第21页 |
·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1-23页 |
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| 第23-29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特征和作用 | 第23-25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·内源融资特点分析 | 第25页 |
·外源融资特点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具体问题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存在的问题 | 第26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9页 |
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| 第29-35页 |
·从政府角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| 第29-30页 |
·法律政策环境的缺失 | 第29页 |
·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| 第29-30页 |
·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| 第30页 |
·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| 第30-31页 |
·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 | 第30-31页 |
·金融机构的信贷审批程序复杂 | 第31页 |
·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| 第31-33页 |
·信用度低造成信贷受阻 | 第31-32页 |
·财务监督弱化导致信息不透明 | 第32页 |
·有限的资产规模导致抵押担保能力薄弱 | 第32-33页 |
·从社会角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| 第33-35页 |
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| 第33页 |
·民间融资体系不规范 | 第33-35页 |
4 部分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借鉴 | 第35-38页 |
·欧美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分析——以美国为例 | 第35-36页 |
·专门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 | 第35页 |
·完善的中小企业法律政策体系 | 第35页 |
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| 第35-36页 |
·日韩体系中小企业融资分析——以日本为例 | 第36-38页 |
·设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系统 | 第36页 |
·提供法律保障和实行财税优惠 | 第36页 |
·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| 第36-38页 |
5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| 第38-50页 |
·建立公开透明的中小企业财务平台 | 第38-39页 |
·建立良性的银企关系 | 第38页 |
·搭建公开透明的中小企业财务平台 | 第38-39页 |
·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 | 第39页 |
·完善政府部门的管理监控职能 | 第39-42页 |
·建立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机构 | 第39-40页 |
·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| 第40页 |
·制定强有力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 | 第40-41页 |
·建立中小企业基金 | 第41-42页 |
·充分利用税务机构的信用平台 | 第42-43页 |
·优化中小企业税收服务机制 | 第42-43页 |
·加强税收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| 第43页 |
·搭建纳税信用信息平台 | 第43页 |
·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| 第43-46页 |
·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| 第43-44页 |
·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| 第44-45页 |
·搭建银企互动平台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| 第45页 |
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| 第45-46页 |
·提升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效能 | 第46-50页 |
·建立一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 | 第46-47页 |
·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| 第47-50页 |
6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