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心脏、血管(循环系)疾病论文--心脏疾病论文--血液循环衰竭论文

基于“治未病”网络管理系统与一体化模式的慢性心力衰竭干预研究

提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4页
目录第14-16页
引言第16-17页
临床研究第17-51页
 1 研究标准第17-22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:第17-19页
   ·喘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9页
   ·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标准第19-21页
   ·生活量表第21页
   ·试验病例标准第21-22页
 2 研究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·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治疗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·观测指标及方法第24页
   ·疗效判断标准第24-26页
   ·安全性评价标准第26页
   ·统计学方法第26-27页
 3 临床资料特征分析第27-34页
   ·性别构成比较(见表 1)第27页
   ·年龄构成比较(见表 2-3)第27-28页
   ·体重、身高比较(见表 4)第28页
   ·病程比较(见表 5)第28页
   ·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比较(见表 6)第28-29页
   ·心力衰竭治疗史情况比较(见表 7)第29页
   ·治疗前心力衰竭患者 NYHA 心功能分级比较(见表 8 )第29页
   ·治疗前心力衰竭患者 6 分钟步行试验情况比较(见表 9)第29-30页
   ·治疗前心力衰竭患者 BNP 比较(见表 10)第30页
   ·治疗前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比较(见表 11)第30页
   ·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情况比较(见表 12-22)第30-34页
 4 研究结果第34-51页
   ·临床症候总疗效比较(见表 23)第34-35页
   ·中医症候积分比较(见表 24)第35-36页
   ·主要症状体征疗效比较(见表 25-35)第36-44页
   ·治疗后 NYHA 心功能分级比较(见表 36)第44-45页
   ·治疗后 6 分钟步行试验情况比较(见表 37)第45-46页
   ·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 BNP 比较(见表 38)第46-47页
   ·治疗前后射血分数比较(见表 39)第47-48页
   ·舌、脉象比较(见表 40-41)第48-49页
   ·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(见表 44)第49-51页
讨论第51-88页
 1 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第51-56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病名第51-54页
   ·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原因的认识第54-55页
   ·祖国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认识第55-56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第56页
 2 现代相关研究第56-60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调查第56-58页
   ·现代医学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第58页
   ·现代医学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第58-59页
   ·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第59-60页
 3 祖国医学“治未病”相关理论第60-63页
   ·未病先防第61页
   ·欲病救萌第61-62页
   ·既病防变第62页
   ·瘥后防复第62-63页
 4 中医“治未病”网络管理系统第63-71页
   ·中医“治未病”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第63-65页
   ·“治未病”网络管理系统功能简介第65-71页
 5 防治一体化模式第71-74页
   ·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第71-72页
   ·一体化模式内容第72-74页
   ·结论第74页
 6.健康教育+电话指导第74-82页
   ·健康教育第74-81页
   ·电话指导第81-82页
 7.耳穴压豆第82-84页
   ·耳穴压豆理论依据第82-83页
   ·具体穴位及功能主治第83-84页
   ·注意事项第84页
 8. 喘证 2 号方处方依据第84-88页
   ·药物组成第84页
   ·功能主治第84页
   ·药物分析第84-88页
结语第88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7页
综述第97-105页
 参考文献第103-105页
附录第105-106页
致谢第106-107页
详细摘要第107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益气活血、清热解毒法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
下一篇:桑仙颗粒治疗高血压患者左心相关性肺高压的临床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