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0-21页 |
1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·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·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2 临床资料 | 第10-11页 |
·病例来源 | 第10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10-11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11页 |
·剔除、脱落与中止观察标准 | 第11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分组方法 | 第11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11-12页 |
4 观察指标 | 第12-13页 |
·安全性观察指标 | 第12页 |
·临床观察指标 | 第12-13页 |
5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3页 |
·心绞痛分级 | 第13页 |
·心肌梗死定义 | 第13页 |
·心功能分级 | 第13页 |
·中医综合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3页 |
6 统计学处理 | 第13页 |
7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| 第13-16页 |
·年龄、性别的比较 | 第13-14页 |
·两组合并疾病比较 | 第14-15页 |
·两组基本用药情况比较 | 第15-16页 |
·植入支架相关情况比较 | 第16页 |
8 研究结果 | 第16-20页 |
·两组患者术后 PCI 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| 第16-17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| 第17-19页 |
·两组患者 PCI 术后 30 d 内心血管事件观察 | 第19页 |
·安全性观察 | 第19-20页 |
9 结论 | 第20-21页 |
讨论 | 第21-29页 |
1 对 PCI 围手术期损伤的中医认识 | 第21-22页 |
·古代医家对胸痹的认识及治疗 | 第21页 |
·现代医家对胸痹的认识及治疗 | 第21-22页 |
2 现代医学对 PCI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认识及治疗 | 第22-23页 |
·宏观角度阐述发生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微观角度阐述发生机制 | 第23页 |
·药物干预 | 第23页 |
3 益气活血、清热解毒中药方药分析 | 第23-27页 |
·药物组成 | 第23-24页 |
·配伍意义 | 第24页 |
·单味中药功效及现代研究 | 第24-27页 |
4 从气虚、血瘀、毒邪探讨 PCI 围手术期心肌损伤 | 第27-29页 |
·肌酸激酶同工酶(CK-MB) | 第27页 |
·肌钙蛋白 I | 第27-28页 |
·超敏 C 反应蛋白 | 第28页 |
·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| 第28页 |
·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5页 |
综述 | 第3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附录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发表论文 | 第50-54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4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