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毛管力及润湿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考虑毛管力或润湿性的渗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页 |
·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J函数平均毛管力 | 第15-22页 |
·润湿性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毛管压力的概念 | 第15-17页 |
·J函数平均毛管力的计算 | 第17-21页 |
·J函数概念 | 第17页 |
·J函数的拟合以及平均毛管力的计算公式 | 第17-21页 |
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考虑J函数平均毛管力的三维三相渗流数值模型 | 第22-32页 |
·J函数毛管力三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推导 | 第22-26页 |
·单元体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 | 第22-23页 |
·油气水各相密度的推导 | 第23页 |
·油气水各相连续性方程 | 第23-24页 |
·运动方程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·油气水三相三维渗流基本模型的建立 | 第25页 |
·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| 第25-26页 |
·三相三维渗流数学模型的差分离散处理 | 第26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4章 考虑J函数平均毛管力三维三相渗流数值模拟程序设计 | 第32-50页 |
·程序主要步骤 | 第32-34页 |
·网格模型 | 第32-33页 |
·储层模型初始化 | 第33页 |
·隐式求解压力显示求解饱和度 | 第33页 |
·时间步循环计算 | 第33页 |
·数据的输出 | 第33页 |
·程序流程图 | 第33-34页 |
·编程思路的关键点 | 第34-40页 |
·外边界条件的处理 | 第34-35页 |
·J函数平均毛管力 | 第35-36页 |
·过泡点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流度上游加权 | 第37页 |
·井处理 | 第37-38页 |
·松弛迭代法计算压力 | 第38-40页 |
·程序可靠性验证 | 第40-50页 |
·储层和流体参数的选取 | 第40-43页 |
·程序验证 | 第43-50页 |
第5章 油藏数值模拟器应用 | 第50-76页 |
·J函数平均毛管力对注水驱替的影响 | 第50-61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油相饱和度分布对比 | 第50-52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水相饱和度分布对比 | 第52-53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气相饱和度分布对比 | 第53-55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各相压力分布对比 | 第55-57页 |
·生产数据 | 第57-61页 |
·J函数平均毛管力对油气水垂向分布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油相饱和度垂向分布对比 | 第61-62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水相饱和度垂向分布对比 | 第62-63页 |
·有无毛管力的气相饱和度垂向分布对比 | 第63-64页 |
·储层非均质性及不同润湿程度对开发的影响 | 第64-74页 |
·不同B区块润湿程度对应的油相饱和度平面分布 | 第65-66页 |
·不同B区块润湿程度对应的水相饱和度平面分布 | 第66-68页 |
·不同B区块润湿程度对应的油相压力分布 | 第68-69页 |
·非均质变润湿性储层的产油规律研究 | 第69-73页 |
·其它生产数据 | 第73-74页 |
·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