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--采油工程论文--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(二次、三次采油)论文

X区块注天然气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
   ·国内外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第9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内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标、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主要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15-16页
第2章 X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及注气适应性分析第16-26页
   ·工区位置及构造特征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构造位置第16页
     ·地层层序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构造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·储层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储层物性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储层非均质性第20页
   ·流体性质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原油性质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地层水性质第21页
     ·温度压力系统第21页
   ·注气筛选标准第21-24页
   ·X区块注天然气适应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地质条件适应性第24页
     ·储层及流体性质适应性第24页
     ·注气气源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·小结第25-26页
第3章 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第26-37页
   ·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6-27页
   ·注天然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第27-28页
   ·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  ·表征三组分相态特征的三角相图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表征多组分相态特征的拟三元相图第29页
     ·压力和温度对拟三元相图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·注天然气混相驱机理第30-35页
     ·蒸发混相(前缘接触)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凝析混相(后缘接触)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注气多次接触模拟原理第32-35页
   ·注天然气非混相驱机理第35-36页
   ·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 X区块注天然气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第37-49页
   ·细管实验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第37-40页
     ·细管实验设计原则及评价指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38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38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8-40页
   ·X区块油藏流体PVT相态拟合第40-43页
     ·拟组分划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单次闪蒸实验与饱和压力拟合第41页
     ·等组分膨胀实验拟合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地层原油P-T相图特征第42页
     ·注气膨胀实验拟合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拟组分临界特征参数第43页
   ·细管模拟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细管模型的建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混相压力预测第44页
   ·拟三元相图法确定X区块最小混相压力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发蒸混相过程模拟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混相压力预测第45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-49页
第5章 X区块注天然气参数优化及方案预测第49-80页
   ·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9-51页
   ·地质储量拟合第51页
   ·生产动态历史拟合第51-54页
   ·目前剩余油分布第54-55页
   ·注天然气单因素参数优化第55-71页
     ·注气速度优化第56-60页
     ·注气工作制度优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周期内注气段塞大小优化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周期内注气井注停时间比优化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生产水平井裂缝长度和段间距优化第64-67页
     ·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注气层位优化第68-71页
   ·注天然气多因素参数优化第71-76页
     ·试验参数的确定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优化正交设计第72-73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优化结果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·优化注气方案开发指标预测第76-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-80页
第6章 结论与建议第80-81页
   ·结论第80页
   ·建议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附录第86-88页
 附录A:PR状态方程第86-8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天然气长输管道线路设计风险评价方法研究
下一篇:J函数平均毛管力三维三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