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

精明增长视角下广州地铁体育西路站周边土地开发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·问题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城市化和机动化的联合压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第11页
     ·地铁对广州城市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与主要贡献第12页
   ·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范围的确定第12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5-16页
第二章 地铁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相关理论研究第16-26页
   ·国外相关研究第16-21页
     ·精明增长理论产生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精明增长理论的内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·精明增长理论目标与原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精明增长视角下土地利用的技术手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·精明增长视角下土地利用的政策手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精明增长方式的土地利用实践评价第20-21页
   ·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1-26页
     ·国内精明增长相关土地利用综述第21-23页
     ·轨道交通站点土地利用相关综述第23-26页
第三章 地铁体育西路站片区土地开发历史研究第26-38页
   ·研究片区历史发展研究第26-33页
     ·1984 年前天河新城酝酿时期的研究片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1984~1990 年天河新城崛起时期的研究片区第28页
     ·1991~1995 年天河新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片区第28-30页
     ·1996~2000 年天河新城快速发展时期的研究片区第30-31页
     ·2000 年以后第31-33页
   ·研究片区历史发展模式探讨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天河新城土地开发模式——SOD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天河新城土地利用结构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研究片区土地利用结构——“非 TOD”与“TOD”——TRD第35-37页
   ·小结第37-38页
第四章 地铁体育西路站交通与土地相互关系现状研究第38-76页
   ·研究片区简况第38页
   ·区域视角下的研究片区第38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片区的区域定位第38-40页
     ·地铁体育西路站点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地铁体育西路站点客流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·地铁体育西路站交通与土地相互关系现状研究第42-75页
     ·土地混合使用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·轨道交通站点土地混合利用一般特征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片区土地混合利用现状特征第42-49页
     ·土地的高强度开发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·轨道交通站点开发强度一般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片区开发强度现状特征第50-54页
     ·研究片区道路网与地块划分现状与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片区道路形态第55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片区地块划分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片区道路与地块划分现状特征与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与交通的高效接驳第58-75页
       ·地铁体育西路站与周边交通接驳模式探讨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·地铁体育西路站站厅接驳现状与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·BRT 体育中心站接驳现状与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·常规公交接驳现状与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·自行车接驳现状与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·小汽车停车场配套现状与分析第71-7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五章 地铁体育西路站片区土地开发建议第76-87页
   ·土地使用高效性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混合利用的高效性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·增加文化类用地或文化类功能空间第76页
       ·土地兼容性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高强度开发第77页
   ·适宜的道路网和规整的地块划分第77-78页
   ·无缝化的交通接驳第78-85页
     ·步行体验改进建议第79-80页
     ·站厅接驳改进建议第80页
     ·公交接驳改进建议第80-81页
     ·自行车接驳改进建议第81页
     ·小汽车停车配套改进建议第81-85页
   ·公共政策的推进第85-86页
   ·规划的改善第86页
   ·小结第86-87页
结论第87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3页
附录第93-114页
致谢第114-115页
附件第115页

论文共11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珠江新城核心区公共空间使用满意度评价研究
下一篇:刘管平的学术思想体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