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绪论 | 第12-22页 |
第一章 明刊本戏曲插图的传承与演变 | 第22-40页 |
第一节 古本戏曲插图的出现及发展脉络 | 第22-28页 |
一、明以前戏曲插图 | 第23-24页 |
二、明代戏曲插图 | 第24-28页 |
三、清代戏曲插图 | 第28页 |
第二节 明刊本戏曲插图的形式演变 | 第28-34页 |
一、插图位置 | 第29-32页 |
二、插图版式 | 第32-33页 |
三、插图类型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明刊本戏曲插图的功能演变 | 第34-40页 |
一、文之饰·叙事画·曲意图 | 第34-37页 |
二、意义的形式·意图的形式·意味的形式 | 第37-40页 |
第二章 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显性呈现 | 第40-52页 |
第一节 因文生图 | 第40-43页 |
一、图文对照 | 第40-41页 |
二、图略于文 | 第41-42页 |
三、图繁于文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图中增文 | 第43-48页 |
一、附加说明式 | 第44-45页 |
二、情节提示式 | 第45-46页 |
三、题画诗式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图外衍文 | 第48-52页 |
第三章 戏曲插图与戏曲语汇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隐性呈现之 | 第52-63页 |
第一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开场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科介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唱词 | 第54-56页 |
第四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评点 | 第56-57页 |
第五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时空处理艺术 | 第57-61页 |
第六节 戏曲插图与戏曲传播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插图文人化与戏曲文人化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隐性呈现之二 | 第63-77页 |
第一节 写实空间:“照扮冠服”的舞台性 | 第63-67页 |
第二节 诗意空间:“象意相生”的抒情性 | 第67-70页 |
第三节 形式空间:“美仑美奂”的装饰性 | 第70-73页 |
第四节 插图文人化与明代戏曲发展格局 | 第73-77页 |
第五章 “远取”与“近譬”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隐性呈现之三 | 第77-104页 |
第一节 “远取”式互文:“先在之语”与戏曲插图 | 第77-91页 |
一、从洛神造型看“远取”式互文 | 第78-85页 |
二、从莺莺画像看“远取”式互文 | 第85-91页 |
第二节 “近譬”式互文:“绘画语汇”与戏曲插图 | 第91-102页 |
一、文人画的浸染与插图风格变化 | 第92-95页 |
二、绘画主题的移置与再现 | 第95-98页 |
三、绘画意象与插图符码 | 第98-102页 |
第三节 “远取”和“近譬”中的多重“语-图”互文形态 | 第102-104页 |
第六章 游弋于语言与图像符号之间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深层机理之 | 第104-127页 |
第一节 “语-图”符号的“文法”与“句法” | 第104-113页 |
一、符号基本单位 | 第104-106页 |
二、语法规则与秩序感 | 第106-109页 |
三、语境与关联域 | 第109-113页 |
第二节 “语-图”符号之间的多层表征 | 第113-121页 |
一、多层符号行动 | 第113-116页 |
二、多层意义接合 | 第116-121页 |
三、多层视域转换 | 第121页 |
第三节 “语-图”符号之间的联觉同构 | 第121-127页 |
一、“力”的同构:不同符号撷取相同意象 | 第122-123页 |
二、“势”的相通:外在动作传递内在情感 | 第123-125页 |
三、感觉移借:视觉形象再现听觉反应 | 第125-127页 |
第七章 “语象”与“象语”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深层机理之二 | 第127-144页 |
第一节 从“语象”到“图像” | 第127-132页 |
一、“语象”概念厘析 | 第127-129页 |
二、“语象”的分类 | 第129-131页 |
三、从“语象”到“图像” | 第131-132页 |
第二节 从“象语”到“言语” | 第132-141页 |
一、“象语”概念的提出 | 第132-133页 |
二、戏曲插图本的“象语”类型 | 第133-141页 |
三、从“象语”到“言语” | 第141页 |
第三节 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可能性分析 | 第141-144页 |
第八章 预叙与时空体——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的深层机理之三 | 第144-155页 |
第一节 戏曲插图的“预叙”功能 | 第145-147页 |
第二节 在时间进程中赢取空间 | 第147-150页 |
一、叙事时间让位于阅读时间 | 第148页 |
二、转喻序列中生发出隐喻空间 | 第148-149页 |
三、叙事停顿使时空转换成为可能 | 第149-150页 |
第三节 在空间布展中触及时间 | 第150-155页 |
一、叙事时间与审美时间 | 第150-151页 |
二、图像空间的时间表达 | 第151-155页 |
第九章 明刊戏曲插图本“语-图”互文与图文缝隙 | 第155-164页 |
第一节 图文缝隙与媒介符号 | 第155-158页 |
第二节 图文缝隙与观者视域 | 第158-160页 |
第三节 图文缝隙与“语-图”互文 | 第160-164页 |
余论 戏曲插图作为“批评” | 第164-174页 |
第一节 戏曲插图的“批评”功能 | 第164-167页 |
第二节 戏曲插图“批评”功能的文本体现 | 第167-171页 |
第三节 戏曲插图作为“批评”的独特表达 | 第171-1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4-183页 |
附录 | 第183-195页 |
1. 人名注释及索引 | 第183-188页 |
2. 主题索引 | 第188-191页 |
3. 插图索引 | 第191-1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