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十二井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储层特征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6页 |
| ·选题来源、依据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| ·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| ·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4页 |
| ·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| 第14-16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6-20页 |
| ·区域构造背景 | 第16-17页 |
| ·区域地层特征 | 第17-18页 |
| ·区域沉积背景 | 第18-20页 |
| 第3章 地层划分及对比 | 第20-26页 |
| ·层序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·小层划分与对比 | 第21-26页 |
| 第4章 沉积相特征 | 第26-38页 |
| ·沉积相识别标志 | 第26-31页 |
| ·岩石学标志 | 第26-27页 |
| ·粒度分布标志 | 第27-28页 |
| ·沉积构造标志 | 第28-29页 |
| ·测井曲线标志 | 第29-31页 |
| ·沉积相类型 | 第31-34页 |
| 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 | 第31-32页 |
| ·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 | 第32-34页 |
| ·连井剖面相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| 第36-38页 |
| 第5章 储层特征 | 第38-71页 |
| ·储层岩石学特征 | 第38-44页 |
| ·宏观岩石学特征 | 第38-39页 |
| ·微观岩石学特征 | 第39-43页 |
| ·岩石类型 | 第43-44页 |
| ·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| 第44-53页 |
| ·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| 第44-48页 |
| ·成岩阶段划分 | 第48-50页 |
| ·成岩相 | 第50-53页 |
| ·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| 第53-62页 |
| ·储层孔隙类型 | 第53-56页 |
| ·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| 第56-62页 |
| ·储层物性特征 | 第62-63页 |
| ·基本物性特征 | 第62-63页 |
| ·不同岩性物性特征 | 第63页 |
| ·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| 第63-71页 |
| ·层内非均质性 | 第64-66页 |
| ·平面非均质性 | 第66-68页 |
| ·微观非均质性 | 第68-71页 |
| 第6章 储层评价 | 第71-76页 |
| ·参数选择 | 第71页 |
| ·评价标准 | 第71-72页 |
| ·井剖面储层评价 | 第72页 |
| ·平面储层评价 | 第72-76页 |
| 第7章 结论 | 第76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7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