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水城市空间分析与研究--以安康市汉滨区为例
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·论文的由来 | 第8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 | 第8页 |
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8-9页 |
·相同学术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·国外对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国内对滨水城市空间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| 第12-14页 |
·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研究的框架 | 第13-14页 |
2 安康市汉滨区滨水城市空间的历史概况 | 第14-22页 |
·安康市的自然条件及风俗文化概述 | 第14-17页 |
·安康市的自然、地理环境 | 第14-15页 |
·安康市的风俗文化 | 第15-17页 |
·安康市汉滨区水环境的发展过程 | 第17-21页 |
·安康市汉滨区水环境的孕育阶段 | 第17-18页 |
·安康市汉滨区水环境的出现阶段 | 第18-20页 |
·安康市汉滨区水环境的成长阶段 | 第20-21页 |
·小结 | 第21-22页 |
3 滨水城市空间构成分析 | 第22-46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环境及建设要求概况 | 第22-24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建设环境 | 第22-23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规划的建设要求 | 第23-24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景观绿化系统分析 | 第24-29页 |
·景观绿化设计定位的讨论 | 第24-25页 |
·景观绿化规划理念的研究 | 第25页 |
·植被布局的调查分析 | 第25-29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休闲娱乐场所分析 | 第29-37页 |
·休闲娱乐场所的供给现状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休闲娱乐场所的市民需求调查 | 第32-37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道路系统分析 | 第37-41页 |
·人行道路系统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车行道路系统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地面铺设系统的调查 | 第39-41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灯光照明设计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灯光照明的种类分析 | 第41页 |
·灯光照明的布局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防洪系统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历史上水患发生的频率调查 | 第43-44页 |
·防洪系统现状的调查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6页 |
4 滨水城市空间对城市构成与发展的分析 | 第46-58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现状带来的价值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带动了城市的发展 | 第46页 |
·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提升 | 第46-47页 |
·加速了地域文化的传播 | 第47-48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引发的思考 | 第48-50页 |
·如何促进滨水城市经济的思考 | 第48-49页 |
·如何传播滨水城市文化的思考 | 第49页 |
·如何提高滨水城市空间创新性的思考 | 第49-50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| 第50-53页 |
·景观绿化体系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0页 |
·休闲娱乐场所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0-52页 |
·道路系统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2页 |
·灯光照明设计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2-53页 |
·河堤环境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53页 |
·滨水城市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| 第53-57页 |
·完善滨水城市空间的因地制宜工作 | 第53-54页 |
·贯彻滨水城市的以人为本思想 | 第54页 |
·以生态延续作为规划的主旨 | 第54-55页 |
·增强滨水城市空间的艺术性特质 | 第55-56页 |
·完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 | 第56页 |
·加强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| 第56-57页 |
·小结 | 第57-58页 |
5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