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1.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1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8页 |
| ·综合运输体系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0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5页 |
| 2. 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5页 |
| ·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5-28页 |
| ·区域经济 | 第25页 |
| ·蓝色经济 | 第25-26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| 第26页 |
| ·综合运输 | 第26-27页 |
| ·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| 第27-28页 |
| ·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8-31页 |
| ·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| 第28页 |
| ·相互依赖与竞争合作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自组织、协同与系统理论 | 第29-31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内涵界定 | 第31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| 3.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| 第35-53页 |
| ·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8页 |
| ·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| 第35-37页 |
| ·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7-38页 |
| 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水平 | 第38-43页 |
| ·客运与货运综合运输运量发展状态 | 第39-40页 |
| 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关系评价 | 第41-43页 |
| ·案例分析:青岛市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状况概览 | 第43-49页 |
| ·青岛在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位 | 第43-46页 |
| ·青岛市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现状及规划 | 第46-49页 |
| 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2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| 第49-50页 |
| 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50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4. 国外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| 第53-65页 |
| ·美国海洋经济区建设及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54-56页 |
| ·美国海洋经济区的建设经验 | 第54-55页 |
| ·美国海洋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55-56页 |
| ·日本海洋经济区建设及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56-59页 |
| ·日本海洋经济区的建设经验 | 第56-57页 |
| ·日本海洋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57-59页 |
| ·欧盟海洋经济区发展及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59-61页 |
| ·欧盟海洋经济区的建设经验 | 第59-60页 |
| ·欧盟海洋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经验 | 第60-61页 |
| ·对中国的启示 | 第61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5页 |
| 5.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的协调性分析 | 第65-77页 |
| ·蓝色经济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内容 | 第65页 |
| ·蓝色经济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分析方法 | 第65-71页 |
| ·灰色关联理论 | 第65-66页 |
| ·多维灰色动态协调分析模型 | 第66-67页 |
| ·选择博弈理论 | 第67-71页 |
| ·蓝色经济增长与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蓝色经济增长和交通运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| 第71-73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| 第73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性分析 | 第73-76页 |
| ·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博弈的优劣评判指标 | 第73-75页 |
| ·运输方式的最优组合 | 第75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6.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体系构建 | 第77-117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目标 | 第77-81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发展目标 | 第77-79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目标 | 第79-81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布局 | 第81-89页 |
| ·规划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 | 第81-82页 |
| ·建立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 | 第82-84页 |
| ·推进蓝色经济区协调互补的联运网络建设 | 第84-87页 |
| ·加强蓝色经济区基础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 | 第87-89页 |
| ·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支撑体系 | 第89-96页 |
| ·重视体制和机制建设,促进综合运输协调发展 | 第89-90页 |
| ·以市场为核心建设综合运输体系 | 第90-92页 |
| ·坚持以人为本,重视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效益 | 第92-94页 |
| ·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求管理体系 | 第94-96页 |
| ·促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| 第96-115页 |
| ·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| 第96-101页 |
| ·推进交通运输业的市场化进程,加强国际合作 | 第101-108页 |
| ·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| 第108-11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7页 |
| 7. 结论 | 第117-121页 |
| ·基本观点与研究结论 | 第117-118页 |
| ·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| 第118-119页 |
| 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19-12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1-129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29-133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