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EM企业转型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·研究背景、意义与目的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OEM 企业转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OEM 企业转型动因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OEM 企业转型能力研究 | 第14页 |
·OEM 企业转型途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OEM 企业转型程度研究 | 第15页 |
·OEM 企业转型步骤研究 | 第15页 |
·研究思路、框架、内容和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6页 |
·OEM 企业概述 | 第19-22页 |
·OEM、ODM 和 OBM 概念界定 | 第19-21页 |
·OEM 企业存在的原因 | 第21-22页 |
·价值链理论体系 | 第22-26页 |
·传统价值链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产业价值链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全球价值链理论 | 第24-26页 |
3 研究假设与实证方案设计 | 第26-35页 |
·概念模型的提出 | 第26-33页 |
·概念模型释义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7-28页 |
·概念模型指标解释 | 第28-32页 |
·概念模型指标体系 | 第32-33页 |
·实证方案设计 | 第33-35页 |
·调查问卷设计 | 第33-34页 |
·预调研与正式调研 | 第34-35页 |
4 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 | 第35-52页 |
·OEM 企业转型模式的频数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是否直接转型 | 第35页 |
·是否完全转型 | 第35-36页 |
·是否经过 ODM 阶段 | 第36页 |
·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36-42页 |
·效度检验 | 第36-39页 |
·信度检验 | 第39-42页 |
·不同 OEM 企业转型模式的各维度比较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是否直接转型的比较分析 | 第42页 |
·是否完全转型的比较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是否经过 ODM 阶段的比较分析 | 第43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以转型途径为因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 | 第44-45页 |
·以转型程度为因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 | 第45-46页 |
·以转型步骤为因变量的二元逻辑回归 | 第46-47页 |
·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7-50页 |
·企业规模与转型途径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7页 |
·企业规模与转型程度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7-48页 |
·企业规模与转型步骤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8-49页 |
·贴牌性质与转型途径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9页 |
·贴牌性质与转型程度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49-50页 |
·贴牌性质与转型步骤列联表分析与卡方检验 | 第50页 |
·假设的验证情况 | 第50-52页 |
5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| 第52-59页 |
·OEM 企业转型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2-56页 |
·环境识别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·生产再造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·营销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4页 |
·持续创新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·资金能力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5-56页 |
·不同背景的 OEM 企业在转型模式选择上的差异 | 第56-59页 |
·企业规模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6-57页 |
·贴牌性质与转型模式选择的关系 | 第57-59页 |
6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4页 |
·研究总结 | 第59-61页 |
·对 OEM 企业转型理论的贡献 | 第61页 |
·对 OEM 企业转型实践的启示 | 第61-62页 |
·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62-63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