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(二)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4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三、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一)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四、论文的创新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新公共服务与城市摊贩管理的基本理论阐释 | 第16-27页 |
一、城市摊贩 | 第16-19页 |
(一)城市摊贩的基本内涵 | 第16-17页 |
(二)城市摊贩的分类 | 第17页 |
(三)城市摊贩的特点 | 第17页 |
(四)城市摊贩人员的构成 | 第17-19页 |
二、城市摊贩管理 | 第19-22页 |
(一)城市摊贩管理的依据 | 第19-20页 |
(二)城市摊贩管理的主体 | 第20-21页 |
(三)城市摊贩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| 第21-22页 |
(四)城市摊贩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| 第22页 |
三、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及内容 | 第22-24页 |
(一)新公共服务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(二)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四、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城市摊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我国城市摊贩管理的现状、困境及成因 | 第27-34页 |
一、建国后城市摊贩管理的历史回顾 | 第27-28页 |
(一)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摊贩的管理情况 | 第27页 |
(二)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摊贩的管理情况 | 第27-28页 |
二、当前我国城市摊贩管理的主要模式 | 第28-29页 |
(一)“突击型”治理模式 | 第28-29页 |
(二)“取缔型”治理模式 | 第29页 |
(三)“民族特色”治理模式 | 第29页 |
三、我国城市摊贩管理面临的困境 | 第29-31页 |
(一)城市摊贩管理中的“不文明执法”现象 | 第29-30页 |
(二)城市摊贩管理中的“暴力抗法”现象 | 第30页 |
(三)城市摊贩管理成本高、成效差 | 第30页 |
(四)公众对城管执法的认同度低,城市摊贩管理缺乏公众支持和参与 | 第30-31页 |
(五)整治效果难以维持,城市面貌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| 第31页 |
四、我国城市摊贩管理困境的成因分析 | 第31-34页 |
(一)城市摊贩管理理念的偏差 | 第31-32页 |
(二)城管执法的法律依据不足 | 第32页 |
(三)城管执法人员准入机制不合理、专业化程度低 | 第32页 |
(四)城市摊贩管理“民主化”程度低 | 第32-33页 |
(五)城市摊贩自身素质和法律认识的局限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国外城市摊贩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| 第34-38页 |
一、国外城市摊贩管理的经验 | 第34-36页 |
(一)美国:科学规划,灵活管理 | 第34页 |
(二)英国:规则明确,绅士沟通 | 第34-35页 |
(三)法国:依法管理,优质服务 | 第35页 |
(四)韩国:行业自律,区域管理 | 第35页 |
(五)泰国:“生存权”高于一切的人性化管理 | 第35-36页 |
二、国外城市摊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6-38页 |
(一)树立以人为本的摊贩管理理念,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目标 | 第36页 |
(二)制定专门的城市摊贩管理法律法规 | 第36页 |
(三)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| 第36-37页 |
(四)转变对城市摊贩的管理方式,逐步实行分类管理 | 第37页 |
(五)加强社会组织在城市摊贩管理中的作用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新公共服务视野下完善城市摊贩管理 | 第38-43页 |
一、树立为公民服务的摊贩管理理念,推广城管的人性化执法 | 第38-39页 |
二、科学规划与分类管理相结合,推动城市摊贩经营合法化进程 | 第39-40页 |
三、健全城市摊贩管理的法律法规,管理与服务同行 | 第40页 |
四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,民主参与城市摊贩管理 | 第40-41页 |
五、完善城市摊贩管理,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进步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