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上篇 综述部分 | 第11-52页 |
第一章 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传染性病原 | 第12-52页 |
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| 第12-16页 |
·病原生物学特征 | 第12-13页 |
·病毒基因组 | 第13页 |
·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及功能 | 第13-14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4-15页 |
·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| 第15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15-16页 |
·PED的防制 | 第16页 |
2 猪传染性胃肠炎 | 第16-19页 |
·病原生物学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病毒基因组 | 第17页 |
·病毒蛋白及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8页 |
·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| 第18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18页 |
·TGE的防制 | 第18-19页 |
3 轮状病毒 | 第19-22页 |
·病原生物学特性 | 第19页 |
·病毒基因组 | 第19-20页 |
·病毒蛋白及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21页 |
·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| 第21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21页 |
·预防与控制 | 第21-22页 |
4 呼肠孤病毒 | 第22-30页 |
·病毒基本特性 | 第22-23页 |
·病毒基因组 | 第23-24页 |
·病毒蛋白及功能 | 第24-26页 |
·病毒复制机制 | 第26-28页 |
·病毒对猪的致病作用 | 第28-29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29-30页 |
5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| 第30-33页 |
·ETEC的细菌学特征 | 第30页 |
·ETEC的致病因子 | 第30-32页 |
·ETEC的流行病学 | 第32页 |
·ETEC腹泻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| 第32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32-33页 |
·ETEC腹泻的防制 | 第33页 |
6 猪等孢球虫 | 第33-36页 |
·病原特征 | 第33页 |
·生活史 | 第33-34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34页 |
·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诊断技术 | 第35页 |
·防制 | 第35-36页 |
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52页 |
下篇 试验部分 | 第52-99页 |
第二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与S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| 第53-81页 |
摘要 | 第53-5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63页 |
·病料 | 第54页 |
·试剂及配制 | 第54-55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55页 |
·病料总RNA提取 | 第55-56页 |
·RT-PCR检测 | 第56-57页 |
·PEDV S基因扩增与克隆 | 第57-60页 |
·测序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| 第60-63页 |
2 结果 | 第63-76页 |
·病料采集与RT-PCR检测 | 第63-65页 |
·PEDV S基因克隆与重组质粒鉴定 | 第65-66页 |
·S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| 第66-74页 |
·S基因核苷酸序列和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| 第74页 |
·遗传进化树分析 | 第74-76页 |
3 讨论 | 第76-78页 |
ABSTRACT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第三章 猪呼肠孤病毒分离与鉴定与仔猪致病性研究 | 第81-99页 |
摘要 | 第81-8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82-87页 |
·病料检测与处理 | 第82页 |
·试剂及配制 | 第82-84页 |
·Vero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| 第84页 |
·病毒的鉴定 | 第84-85页 |
·动物实验 | 第85-87页 |
2 结果 | 第87-94页 |
·RT-PCR检测 | 第87-89页 |
·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| 第89-90页 |
·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| 第90-94页 |
3 讨论 | 第94-96页 |
ABSTRACT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99页 |
全文总结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