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善中国志愿服务对策研究--以汶川大地震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2 志愿服务相关理论 | 第16-23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·志愿服务 | 第16页 |
·志愿者 | 第16-17页 |
·志愿者组织 | 第17-18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8-23页 |
·志愿失灵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慈善理论 | 第19页 |
·公民社会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冲突管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非政府组织理论 | 第21-23页 |
3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其价值分析 | 第23-33页 |
·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状况 | 第23-28页 |
·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| 第23-24页 |
·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| 第24-28页 |
·中国志愿服务价值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文化价值 | 第28-29页 |
·社会价值 | 第29-30页 |
·个人价值 | 第30页 |
·经济价值 | 第30-31页 |
·政治价值 | 第31-33页 |
4 汶川地震中的志愿服务 | 第33-43页 |
·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务概况 | 第33-37页 |
·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务参与主体 | 第33-35页 |
·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务参与特点 | 第35-37页 |
·汶川地震中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·志愿服务的非组织性 | 第37-38页 |
·志愿服务的非均衡性 | 第38页 |
·志愿服务的非专业性 | 第38-39页 |
·志愿服务的非理性 | 第39页 |
·志愿者管理的矛盾和冲突 | 第39-40页 |
·原因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日常志愿者队伍建设不到位 | 第40-41页 |
·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| 第41页 |
·志愿服务组织缺少管理经验 | 第41页 |
·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参与渠道 | 第41-42页 |
·政府与志愿组织缺乏日常合作 | 第42-43页 |
5 完善中国志愿服务的对策 | 第43-70页 |
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| 第43-48页 |
·提供法律法规支持 | 第43-44页 |
·提供资金政策支持 | 第44-46页 |
·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| 第46-48页 |
·完善志愿组织管理 | 第48-54页 |
·健全招募选拔机制 | 第48-50页 |
·加强培训开发力度 | 第50-51页 |
·完善激励评估机制 | 第51-54页 |
·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| 第54-61页 |
·建立权益保障机制 | 第54-55页 |
·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| 第55-58页 |
·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| 第58-61页 |
·重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| 第61-70页 |
·完善注册登记制度 | 第61-62页 |
·构建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| 第62-65页 |
·提高运作管理能力 | 第65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后记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