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学免疫学论文

亮氨酸重复蛋白LRRC33对TLR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介导Smoothened泛素化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9页
符号说明第19-20页
第一部分 亮氨酸重复蛋白LRRC33对TLR信号通路的调控第20-60页
 第一章 引言第20-26页
  第一节 TLRs的研究进展第21-24页
     ·TLRs的发现第21-22页
     ·TLRs的分布和配体特异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·TLRs的功能第23-24页
  第二节 亮氨酸重复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4页
  第三节 树突细胞的研究进展第24-26页
 第二章 材料和方法第26-40页
  第一节 主要实验仪器第26页
  第二节 细胞系、菌株和质粒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细胞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27页
     ·质粒第27页
  第三节 主要实验材料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和抗生素第27页
     ·生物酶第27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试剂盒第27页
     ·主要生化试剂第27-28页
  第四节 主要溶液配制第28-30页
     ·SDS-PAGE相关溶液第28-29页
     ·Western Blot相关溶液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琼脂糖电泳相关溶液第30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30页
     ·缓冲溶液第30页
  第五节 实验方法第30-40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基因克隆第31-33页
     ·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第33-36页
     ·转染和报告系统检测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·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第38-40页
 第三章 实验结果第40-56页
  第一节 LRRC33的组织分布第40-44页
     ·LRRC33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蛋白结构第40页
     ·LRRC33的组织分布情况第40-42页
     ·LRRC33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第42-44页
  第二节 LRRC33通过与TLRs相互作用来抑制其介导的NF-κB的激活第44-49页
     ·生物信息学分析LRRC33与TLRs的相似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·LRRC33与介导TLR信号通路的受体和辅助体的相互作用第45-49页
  第三节 LRRC33胞外的LRRs序列介导了与TLRs的相互作用和其抑制活性第49-52页
     ·LRRC33的胞外区介导了其抑制作用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胞外区不同LRRs在LRRC33抑制功能中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第四节 沉默LRRC33的表达可以增强NF-κB和JNK的活性第52-56页
 第四章 讨论第56-58页
 第五章 结论、创新点和展望第58-60页
第二部分 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介导Smoothened泛素化的研究第60-114页
 第一章 引言第60-69页
  第一节 Hh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第61-64页
     ·Hh信号通路的发现第61页
     ·Hh信号通路在动物发育过程的作用第61-62页
     ·Hh信号通路的传导过程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信号接收细胞对不同Hh浓度梯度的识别第63页
     ·果蝇的翅膀是研究Hh信号通路的一个很好的系统第63-64页
     ·Hh通路和Wnt通路的相似性第64页
  第二节 Hh信号通路传导器Smo的调节方式第64-66页
     ·Smo的发现第64-65页
     ·Smo调节的研究进展第65页
     ·通过Smo将Hh信号传播到胞内第65-66页
  第三节 泛素化第66-69页
     ·泛素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去泛素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泛素连接酶第68-69页
 第二章 方法和材料第69-86页
  第一节 主要实验仪器第69页
  第二节 细胞系、菌株和质粒第69页
     ·细胞系第69页
     ·菌株第69页
     ·质粒第69页
  第三节 主要实验材料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第69页
     ·生物酶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分子生物学试剂盒第70页
     ·主要生化试剂第70-71页
  第四节 主要溶液配制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蛋白裂解液的配方第71页
     ·矾酸钠的配方第71页
     ·各种缓冲液的配方第71-72页
  第五节 实验方法第72-86页
     ·基因克隆第72-76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和转染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合成dsRNA(双链RNA)的步骤和用dsRNA处理S2细胞的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免疫沉淀第79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免疫印迹第79-80页
     ·考马斯亮蓝染色第80页
     ·GST-pull down第80-83页
     ·果蝇显微注射技术第83-85页
     ·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第85-86页
 第三章 实验结果第86-112页
  第一节 Smo在果蝇细胞中的定位第86-87页
  第二节 RNAi干扰技术筛选Smo的泛素连接酶第87-90页
     ·在果蝇体内筛选Smo的E3泛素连接酶和E2泛素结合酶第87-88页
     ·通过基因修饰方法发现CG9153调节Hh信号通路的活性第88页
     ·通过体内泛素化实验发现Eff和CG9153调节Smo的泛素化水平第88-90页
  第三节 Uba1、Eff和CG9153调节Smo的泛素化第90-95页
     ·Uba1、Eff、CG9153调节Smo的泛素化过程第90-91页
     ·Uba1、Eff、CG9153下调Smo的活性第91-93页
     ·沉默Uba1、Eff、CG9153抑制USP8C>S对Smo泛素化的影响第93-94页
     ·Smo泛素化依赖于Uba1、Eff和CG9153的共同作用第94-95页
  第四节 CG9153通过与Smo相互作用调节其泛素化第95-97页
     ·CG9153与Smo之间的相互作用第95-96页
     ·Smo的各个区域与CG9153之间的相互作用第96-97页
  第五节 CG9153的泛素化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CG9153可以被泛素化第97-98页
     ·Hh和USP8调节Smo的泛素化第98-99页
     ·CG9153的降解途径第99-101页
  第六节 CG9153调节Smo在细胞内的稳定性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CG9153通过蛋白酶体和溶酶体途径降解泛素化的Smo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CG9153通过多个位点单泛素化Smo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CG9153对Smo多赖氨酸残基泛素化的调节第103-104页
  第七节 HRS与Smo泛素化的关系第104-106页
  第八节 支架蛋白Cul4参与调节Smo的泛素化第106-112页
     ·Cul4协同CG9153参与调节Smo的泛素化过程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Cul4是CG9153调节Smo泛素化所必须的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Smo的各个片段与Cul4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Cul4与Smo磷酸化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10-112页
 第四章 讨论第112-113页
 第五章 结论、创新点和展望第113-114页
参考文献第114-119页
致谢第119-120页
个人简历第120页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20页

论文共12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OGT供体底物识别机制及其自身O-GlcNAc糖基化修饰功能的研究
下一篇:桥联适配分子Mal在TLR4信号通路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