棍与棍文化新探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7页 |
| 目录 | 第7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3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| ·中国古代军事兵器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关于武术器械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武术史学著作中器械进化过程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2.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史料研究法 | 第13页 |
| ·实地考察法 | 第13页 |
| ·专家访谈法 | 第13-14页 |
| ·逻辑分析法 | 第14页 |
| ·论文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| 3 棍的概述 | 第15-19页 |
| ·棍的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| ·棍的基本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棍的不同称谓 | 第16-19页 |
| 4 棍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5页 |
| ·远古时期棍用以狩猎防身 | 第19页 |
| ·商周时期棍成为作战兵器之一 | 第19-20页 |
| ·秦汉时期棍得到进一步发展 | 第20-21页 |
| ·唐宋时期棍成为重要武器 | 第21-22页 |
| ·明清时期棍的全面发展 | 第22-25页 |
| 5. 棍的文化特征 | 第25-39页 |
| ·文化概念的界定 | 第25页 |
| ·棍的军事特征 | 第25-31页 |
| ·棍与五兵的关系 | 第26-28页 |
| ·棍在“十八般武艺”中的地位 | 第28-31页 |
| ·棍的佛教特征 | 第31-33页 |
| ·十三棍僧救唐王 | 第31-32页 |
| ·少林僧兵抗倭 | 第32-33页 |
| ·棍的文学特征 | 第33-36页 |
| ·《水浒传》中的棍 | 第34页 |
| ·《西游记》中的棍 | 第34-36页 |
| ·棍的多元素化特征 | 第36-39页 |
| ·棍及棍的衍生物的文化特征 | 第36-37页 |
| ·棍的象征意义贬义化 | 第37页 |
| ·棍向多元化发展 | 第37-39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·结论 | 第39页 |
| ·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-4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45-46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| 第46-47页 |
| 附录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