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起源与发展 | 第8页 |
·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国内银行业愈发重视发展理财产品 | 第8-9页 |
·国内银行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与运用上还很不成熟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的思路及基本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主要不足之处 | 第14-16页 |
2 结构性理财产品特征分析 | 第16-30页 |
·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参数 | 第16-18页 |
·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·结构性理财产品涉及的重要参数 | 第17-18页 |
·常见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分类 | 第18-25页 |
·内嵌收益限制条款的看涨期权的理财产品 | 第18页 |
·内嵌两值期权的触发型的理财产品 | 第18-22页 |
·内嵌亚式期权的理财产品 | 第22-23页 |
·内嵌彩虹期权的理财产品 | 第23-25页 |
·理财产品的收益设计特点 | 第25-28页 |
·债券收益形式的设计 | 第25页 |
·期权的设计 | 第25-28页 |
·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市场风险 | 第28页 |
·标的资产本身的风险 | 第28-29页 |
·来自银行方面的设计风险 | 第29页 |
·流动性风险 | 第29-30页 |
3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价原理及相关理论 | 第30-37页 |
·金融工程的组合、分解和复制技术 | 第30页 |
·风险中性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估价思路 | 第31页 |
·债券定价的基本方法 | 第31页 |
·期权定价的基本方法 | 第31-37页 |
·股票价格的演化模型 | 第31-33页 |
·Black—Scholes 偏微分方程 | 第33页 |
·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| 第33-34页 |
·蒙特卡罗模拟定价基本原理 | 第34页 |
·蒙特卡洛模拟技术的实现 | 第34-36页 |
·两种定价方法比较 | 第36-37页 |
4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定价模型和分析 | 第37-43页 |
·区间触发型产品的定价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区间累计型产品的定价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内嵌亚式的定价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内嵌彩虹期权的定价分析 | 第41-43页 |
5 实证研究 | 第43-54页 |
·实证方法选择 | 第43-44页 |
·波动率和无风险利率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·东亚银行牛熊双赢系列产品实证研究 | 第44-48页 |
·牛熊双赢系列产品特点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牛熊双赢系列产品实证 | 第45-48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45-46页 |
·产品定价 | 第46-48页 |
·汇丰银行荟萃亚洲系列两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产品实证研究 | 第48-50页 |
·汇丰银行荟萃亚洲系列产品基本信息 | 第48-50页 |
·数据描述 | 第48-49页 |
·产品定价 | 第49-50页 |
·其他产品收益分析和实证结果 | 第50-52页 |
·收益分解及产品介绍 | 第50-51页 |
·其他两款产品实证结果 | 第51-52页 |
·实证结论 | 第52-54页 |
6 相关建议 | 第54-56页 |
·银行的角度 | 第54页 |
·从投资者的角度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