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安县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变化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目的 | 第10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| 第12-17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·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| 第14-17页 |
| ·小结 | 第17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7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|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20-25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2页 |
| ·自然环境 | 第20-22页 |
| ·社会经济环境 | 第22页 |
| ·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22-23页 |
| ·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| 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| 第23页 |
| ·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系统论和协同论 | 第24页 |
| ·信息熵理论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结构评价 | 第25-39页 |
| ·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0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| 第30-37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四章 固安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| 第39-63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40-41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1-50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| 第41-44页 |
| ·评价指标体系的属性约简 | 第44-50页 |
| ·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 | 第50-53页 |
| 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3-55页 |
| ·土地利用效益指数计算 | 第55-56页 |
| ·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| 第56-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益的关联研究 | 第63-73页 |
| ·关联度计算 | 第63-67页 |
| ·建立关联序列 | 第63页 |
| ·数据的无量纲化 | 第63-65页 |
| ·关联系数的计算 | 第65页 |
| ·排关联序 | 第65-67页 |
| ·关联度分析 | 第67-70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关联度分析 | 第67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效益的关联度分析 | 第67-68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效益的关联度分析 | 第68-69页 |
| ·土地利用结构和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对策建议 | 第70-71页 |
| ·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73-76页 |
| ·结论 | 第73-74页 |
| ·讨论 | 第74-76页 |
| ·论文不足 | 第74-75页 |
| ·创新与展望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5页 |
| 附录 | 第85-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