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先秦哲学(~前220年)论文

先秦七子心论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绪论第11-19页
 1. 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2. 本课题对“心”的概念界定第12-13页
 3. 本课题选择先秦七子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13-14页
 4. 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5. 本课题的写作思路第16-18页
 6. 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8-19页
第1章 心之所缘:七子心论的起因第19-58页
   ·七子面对的现实世界第19-38页
     ·礼崩乐坏——政治秩序的崩塌第19-26页
     ·大道既隐——朴质民风的消隐第26-33页
     ·兵者凶也——兼并战争的苦难第33-38页
   ·七子心中的形上之天第38-58页
     ·老、庄、儒、墨对天命无常的感叹第39-45页
     ·荀子和老、庄关于天人明分的不同态度第45-50页
     ·孔、孟、老、庄、墨、荀眼中的天人并生第50-58页
第2章 心之所处:七子心论的内容第58-105页
   ·七子心论的基本观点第58-80页
     ·荀、墨、韩、孟对心灵之真的论说第58-65页
     ·孔、孟对心灵之善的论说第65-72页
     ·老、庄对心灵之美的论说第72-80页
   ·七子心论的争鸣之处第80-105页
     ·孔、孟、荀、庄关于心知来源的争鸣第81-89页
     ·孟、荀、墨、韩关于心性善恶的争鸣第89-96页
     ·老、庄关于有为之心的批评第96-105页
第3章 心之所归:七子心论的延续第105-147页
   ·七子对心论的践行第105-127页
     ·从心所欲——孔子的起居行状第105-112页
     ·游心骋性——老庄的高士之风第112-120页
     ·适心而行——墨韩的有为之举第120-127页
   ·诸子心论对后世的影响第127-147页
     ·心之玄冥——老、庄心论对魏晋玄学的影响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·心理之争——孔、孟心论对宋明理学的影响第134-140页
     ·明心知变——儒家心论对现代儒学的影响第140-147页
结语第147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56页
致谢第156-15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7页

论文共1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代以来江西地区社会经济若干问题研究(1723-1964)--以江西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为中心
下一篇:王阳明心学之道德主体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