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3页 |
·课题来源与目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线束故障检测技术调研 | 第15-30页 |
·现有主流线束故障检测方法 | 第15-24页 |
·时域反射法(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,TDR)和频域反射法(Frequencydomain reflectometry,FDR) | 第15-16页 |
·驻波反射法(Standing wave reflectometry or Standing wave Ration,SWR) | 第16页 |
·序列时域反射法(Sequence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,STDR),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(Spread spectrum domain reflectometry,SSTDR)和改良型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方法(MSSTDR,Modified Spread Spectrum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) | 第16-18页 |
·超声检测 | 第18-20页 |
·电学检测 | 第20-24页 |
·其他检测方法 | 第24页 |
·前沿的线束故障诊断技术 | 第24-25页 |
·商业用线束检测单元 | 第25页 |
·线束故障检测的工业研究 | 第25-28页 |
·美国国家实验室在线束故障检测中的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导线断丝损伤检测方法的探索性试验 | 第30-50页 |
·超声检测试验 | 第30-33页 |
·X光检测 | 第33页 |
·静态阻抗检测试验 | 第33-35页 |
·Livewire公司的SSTDR试验 | 第35-36页 |
·动态阻抗检测试验 | 第36-48页 |
·试验准备及步骤 | 第37-39页 |
·不同疲劳周次对应的测量阻抗值变化 | 第39-41页 |
·不同疲劳周次对应的平均阻抗值变化 | 第41-43页 |
·离散小波分解(DWT)分离测量阻抗值随机误差 | 第43-47页 |
·相同规格导线不同损伤下的阻抗规律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4章 基于近似欧文单侧公差极限法的两种铜导线对称循环e-N曲线 | 第50-75页 |
·材料的循环应力-应变特性 | 第52-54页 |
·材料的瞬态循环响应 | 第52-53页 |
·稳态循环响应 | 第53-54页 |
·数据回归方法和近似欧文单侧公差极限法 | 第54-57页 |
·ABAQUS接触分析和弹塑性分析 | 第57-62页 |
·Hertz理论 | 第57-60页 |
·ABAQUS接触问题的处理 | 第60页 |
·ABAQUS弹塑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2种导线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循环应力-应变特性 | 第62-65页 |
·2种导线铜丝的应变幅水平确定 | 第62-65页 |
·2种导线铜丝的循环应力-应变特性 | 第65页 |
·2种导线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e-N曲线计算 | 第65-73页 |
·试验规模与试验方法 | 第65-67页 |
·塑性区数据处理 | 第67-69页 |
·弹性区数据处理 | 第69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5章 基于平均顺序值的中位秩评定法对导线断丝损伤的Weibull建模 | 第75-96页 |
·可靠性试验 | 第75-76页 |
·Weibull分布和基于平均顺序值的中位秩评定法 | 第76-82页 |
·Weibull分布 | 第76-77页 |
·累积危险函数和浴盆曲线 | 第77-79页 |
·删失数据 | 第79页 |
·中位秩评定算法 | 第79-80页 |
·基于平均顺序值的中位秩评定法 | 第80-82页 |
·四种汽车线束的弯曲疲劳试验和数据分析 | 第82-94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82-83页 |
·不同试验转盘直径对应的应变幅水平计算 | 第83-84页 |
·7芯铜线的数据分析 | 第84-89页 |
·导线芯数、转盘直径和导体材料对导线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89-91页 |
·导线弯曲疲劳寿命Weibull分布的参数分析 | 第91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5页 |
致谢 | 第105-106页 |
附录A 小波简介及相关MATLAB程序 | 第106-116页 |
附录B 基于LabVIEW和MATLAB混编的线束弯曲疲劳测试阻抗数据离散小波处理的程序 | 第116-120页 |
附录C 2种导线的累积危险函数分布图 | 第120-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