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3-15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3页 |
·论文框架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与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| 第15-32页 |
·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和分类 | 第15-21页 |
·非营利组织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·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| 第18-21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理论依据 | 第21-24页 |
·非营利组织产生动机——部门失灵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非营利组织的特殊产权结构 | 第22-24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披露 | 第24-26页 |
·信息披露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| 第24页 |
·信息披露的理论假设 | 第24-25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目的 | 第25-26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 | 第26页 |
·财务报告的概念 | 第26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的目的 | 第26页 |
·非营利组织提供财务报告的意义 | 第26页 |
·学术界相关调研成果综述 | 第26-31页 |
·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府统计 | 第26-28页 |
·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调研成果 | 第28-30页 |
·现有成果对本次调研的启发及本次调研的创新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上海市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与财务信息披露的调研问卷设计与实施 | 第32-38页 |
·调研地点 | 第32页 |
·调研前期访谈 | 第32-34页 |
·调研对象与调研方法 | 第34页 |
·问卷设计 | 第34-36页 |
·调研实施 | 第36-37页 |
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理事会中财务背景人员的存在状况 | 第38-39页 |
·监事会中财务背景人员的存在情况 | 第39-41页 |
·筹资与负债状况 | 第41-42页 |
·财务信息披露状况 | 第42-45页 |
·定期审计状况 | 第45-46页 |
·问卷数据的基本结论 | 第46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5章 基于调研数据的财务治理结构、财务信息披露和筹资效果三者之间相关性分析 | 第48-55页 |
·财务治理结构、财务信息披露和筹资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财务治理状况对于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财务信息披露程度对筹资效果的影响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相关性存在的内在原因分析——基于博弈论解释 | 第51-54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博弈假设 | 第51-52页 |
·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性博弈论模型 | 第52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改善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及财务信息披露状况的相关建议 | 第55-60页 |
·完善的财务治理框架 | 第55-57页 |
·建立与企业相对应的财务治理制度 | 第55-57页 |
·完善内部财务监督职能 | 第57页 |
·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 | 第57-59页 |
·法律约束 | 第57-58页 |
·政府指导 | 第58页 |
·披露渠道 | 第58-59页 |
·社会媒体导向 | 第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录: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及财务披露状况调查问卷 | 第66-68页 |
卷内备考表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