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·引言 | 第13页 |
| ·热轧汽车高强用钢的发展概述 | 第13-14页 |
| ·双相钢概述 | 第14-17页 |
| ·双相钢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4-16页 |
| ·双相钢的组织性能 | 第16页 |
| ·热轧双相钢形成机理 | 第16-17页 |
| ·CSP上生产热轧薄规格双相钢的关键技术 | 第17-23页 |
| ·国内外薄规格“以热代冷”技术的进展概述 | 第17-18页 |
| ·CSP生产超薄规格产品现状、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| ·轧后超快冷(UFC)技术 | 第20-22页 |
| ·半无头轧制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背景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相变动力学曲线分析与相变行为研究 | 第25-47页 |
| ·热膨胀曲线与相变动力学关系 | 第25-29页 |
| ·临界温度的确定 | 第29页 |
| ·奥斯汀一里基特指数n的变化与铁素体形核位置变化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| ·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研究 | 第31-41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| 第31-3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4-40页 |
| ·金相组织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CCT曲线及其分析 | 第37-40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40-41页 |
| ·冷却速度对相变组织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变形对相变组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合金元素Si和Cr对相变过程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1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1-44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44-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3章 影响先共析转变过程的因素 | 第47-61页 |
| ·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先共析转变过程的影响 | 第47-52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| 第47-4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47-4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8页 |
| ·头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·金相组织分析 | 第48-50页 |
| ·相变动力学曲线与奥斯汀一里基特指数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·冷却速度对先共析转变过程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| 第5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52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52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| 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金相组织分析 | 第53页 |
| ·相变动力学曲线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奥氏体化温度对后续相变过程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实验工艺 | 第54-55页 |
| ·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5-56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56-5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8-61页 |
| 第4章 实验室热轧实验 | 第61-69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61-6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61页 |
| ·实验工艺 | 第61-62页 |
| ·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检测 | 第62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7页 |
| ·化学成分对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·终轧温度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超快冷出口温度对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| ·小结 | 第67-69页 |
| 第5章 DP580现场试制 | 第69-87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69-70页 |
| ·成分设计 | 第69-70页 |
| ·生产工艺 | 第70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0-84页 |
| ·终轧温度对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| 第72-76页 |
| ·超快冷出口温度对性能与组织的影响 | 第76-80页 |
| ·CT温度与工艺参数结合 | 第80-83页 |
| ·半无头轧制的优势 | 第83-84页 |
| ·小结 | 第84-87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87-8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| 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