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史论文--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(1919~1949年)论文

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导论第10-17页
 一、研究缘由第10-11页
 二、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(一)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(二)现实意义第12页
 三、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(一)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(二)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-16页
  (一)研究思路第15页
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五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16-17页
  (一)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6页
  (二)研究的创新点第16-17页
第一章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第17-28页
 一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客观原因第17-23页
  (一)“西学东渐”大潮的必然结果第17-19页
  (二)马克思和恩格斯、列宁的世界情怀对中国的影响第19-22页
  (三)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第22-23页
 二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观原因第23-28页
  (一)中国人民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第23-25页
  (二)中国人民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第25-26页
  (三)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第26-28页
第二章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第28-48页
 一、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入第28-33页
  (一)十九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入第28-29页
  (二)作为一种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第29-31页
  (三)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第31-33页
 二、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第33-36页
  (一)资产阶级改良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3-34页
  (二)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4-35页
  (三)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5-36页
 三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第36-39页
  (一)李大钊等人在北方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6-37页
  (二)李达、李汉俊等人在南方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7-39页
  (三)某些国民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39页
 四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39-48页
  (一)“三次论争”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第40-44页
  (二)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出现第44-45页
  (三)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第45-48页
第三章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48-63页
 一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第48-57页
  (一)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第48-51页
  (二)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第51-54页
  (三)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54-57页
 二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第57-63页
  (一)马克思的介绍者、宣传者成分和背景复杂多样第57-58页
  (二)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力军是知识分子第58-60页
  (三)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较快第60-63页
第四章 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和启示第63-77页
 一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意义第63-69页
  (一)中国革命有了一面光辉的旗帜第63-65页
  (二)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思想基础第65-67页
  (三)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第67-69页
 二、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现实启示第69-77页
  (一)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69-72页
  (二)要有一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队伍第72-74页
  (三)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、时代化、大众化第74-77页
结束语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-82页
后记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化强国建设视阈下的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研究
下一篇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研究